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作文之音乐教师对学生评语

音乐作文之音乐教师对学生评语

音乐教师对学生评语【篇一:音乐课中评价的重要性】音乐课中评价的重要性音乐是美好的,它属于每一个人。

而音乐课的教学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学生的基础差,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教学设备等,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与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但从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看——评价在教学中是起重要作用的。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评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等,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鼓励评价的方式很多,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采用以下两种常用的方式:1.真挚的口头语言评价。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地创造出各种生动的语言,关心、赞赏、鼓励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其有极大地满足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如:学唱歌曲《荡秋千》,教师激励学生根据平时荡秋千的游戏创编新歌词,再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个性地歌唱,有的加了装饰音,有的选择对唱、领唱、合唱,有的进行歌表演,边荡秋千边唱,有的选择打击乐边奏边唱。

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像一剂“兴奋剂”,不仅给学生提了神,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热烈。

2.丰富的形象评价。

低年级学生对形象化的物品十分感兴趣,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形象评价”具体、生动、活泼的手段,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不仅容易接受,印象深刻,而且评价效果持续的时间更长。

例如在学生胸前粘贴守纪的大雁、机灵的一休哥等小物品;在课本上盖“红旗”;还可以边表扬边拍出特定音乐节奏作为奖励等等。

在上《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时,我设计各式各样的钟表贴纸作为奖励,让学生从获得的“形象”中得到愉悦与自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能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体验自己的价值所在,学会关心,学会以团体的力量去竞争与合作,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

学生相互评价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才能形成切实有效的评价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同学的评价,既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同时,在互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小学生自我意识薄弱,刚刚开始评价自己的时候,还不能正确、恰当地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对照自己的努力目标,比较自己达到的水平和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判断。

在老师的引领下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就会有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性评价的发展。

比如,“我歌唱时的声音更加轻柔、有弹性了”;“这个节奏型给人感觉的是欢快的,可是我用它来为优美的歌曲伴奏,我发觉不太适合。

”从这些朴实的自评言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篇二:浅谈音乐学科学生评价】浅谈音乐学科学生评价传统的音乐评价较单一,过分强调终结性、结果。

学期末每个学生唱一两首歌,按好坏给个分数。

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从一个方面的技能出发评价,忽略了学生在音乐的其它领域的优势,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个性差异的学生,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做法,它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音乐上正常发展。

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原则为依据,遵循音乐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有效的去了解学生,并让学生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心。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同时,根据音乐教学的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

使自评、互评和师评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我们的评价应着眼于激励与发展,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自己。

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认真地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教学中的评价进行了大胆尝试。

以新课标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参与组合或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价,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评价。

总结概括考试的内容大致归纳有以下三种:一、技能性部分:唱、奏等几个部分。

避免了考试的单一性与偏倚性。

着重于考核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从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非技能性、欣赏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应考。

比如在欣赏考试中,学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还可以用图画的方式(线条、图案);形体舞蹈的方式来表现。

三、创造部分:打击乐器伴奏、歌表演等内容。

结合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促进学生前面发展的音乐学习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基本歌曲演唱的能力,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元化与音乐课程相关的潜能。

通过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给予每一个学生准确、客观、公正的音乐学习评价。

考核完后,我们发现,这种期末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

但我们也进行了思考,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歌曲,他们喜欢在一种宽松的条件下,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抓住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强项表现出来,充分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自己,所以对于孩子的评价更全面、更具体、更合理。

音乐考试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篇三: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让教学评价成为音乐课堂“快乐跳动的音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跳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但是如今,小学音乐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一幕幕“虚假的繁荣”:散乱的活跃充斥着整个课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广泛而空洞的赞美词;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室里看似热烈的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显得那么“言不由衷”??学生听着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赞美词,没有了一丝兴趣再听到这些评价!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评价成为永久快乐跳动的音符在音乐课堂中展现。

一、注重多元评价,把握评价方法《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体现出多元的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1、过程性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1)激励性评价人们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和由衷的赞美,成人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问到学生:“请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第一个学生回答我是欢快的,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抒情的。

如果我直接对第一个学生说这首歌的情绪是抒情的不是欢快的,可能就会给他带来一点点伤害,也许从此他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

所以我就尝试着注意一下语言艺术,换一种方法: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真不错!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聆听这首歌,看看哪种情绪适合这首歌。

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值得表扬的,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感受,来体会哪一种情绪比较适合。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种评价只会带领学生用优秀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激励性的评价还表现为抓住了学生的自身细微的变化与成长,如:“你的声音比以前更明亮了许多!”“你的动作比以前更加舒展了!”“你对音乐的节奏感有了很大进步”等等,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式评价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

我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一小学校长赴美一所小学参观,在课间与学生交流,问一学生:“你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怎样?”那位学生笑着说:“不太好!”校长又问:“那你感到自卑吗?”那位学生很惊讶地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因为我的歌唱的比他们好!”学生自豪地说。

听了这则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啊!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一面和不擅长的一面,不可能样样都出色。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

因此,我在音乐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些栏目,有“明星榜”、“小百灵”、“我是最佳小乐手”、“表演小能手”等。

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

唱歌较好的同学争上“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节奏感差些的同学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

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评价。

由此,新课程中音乐课评价的功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成长记录评价鉴于音乐课一周两节,音乐教师的课时量较多,如果建立文件夹的评价方法,一个教师要掌管几百人的档案袋不太可能,也难以操作,要按欣赏、歌唱、舞蹈、乐理、器乐、特长一项一项来考评也不现实,一个班五十来个人,那得考半个学期,况且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