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影响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心理10级
姓名韦严婷
学号201013409139
成绩
任课教师程新元
提交日期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王羲之我国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影响着历代文人雅士,被冠以书圣之名.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这里主要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现今我们应继承的王羲之的书法精神.
C o n t e n t a b s t r a c t:W a n g x i z h i C h i n a's g r e a t
c a l l i g r a p h e r,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i n
l i t e r a t i p e i r c e, k n o w n a s t h e n a m e o f t h e h o l y b o o k.
H e r 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 h i s t o r y i s r a r e.H e r e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y, n o w, w e s h o u l d
b e i n h e r i t e d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s p i r i t.
关键字:王羲之书法成就影响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结构,形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情操。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更是无人能及.通常,一个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的的定位标准有四个要素:其一是功力,其二是独创性,其三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四是社会影响.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功力最高,独创性最强,也具有最高的审美性,影响更是最大,王羲之”书圣”这一称号可谓名副其实①.
㈠背景条件
王羲之出生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自幼爱习书法,其父从小就传授笔
法伦”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良好
的出生环境给他成为书法大家提供
了前提条件)”.早年又从卫夫人
学书,卫烁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
师承钟繇,.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
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今
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
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
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
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
根源的。

”(《二王法书管窥》)之后他又渡江北游名山,博
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
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㈡作品成就
其作品众多,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
等楷书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书传世墨宝有<<兰亭集序>><<姨母帖>><<寒出帖>>等十余种.
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兰亭集序》,其书法艺术的
特色在其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是采天地之灵气,集人间之精华,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颇大.东晋穆帝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
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
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
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
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
书第一”。

其中唐太宗指出“若断还连”和“如斜反直”
两大特点尤为精彩。

“若断还连”是指这幅书法作品的总
体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宜,在连断的处理上很有特色整
幅作品呈现出断续之美,而在章法上具有生动活泼的气韵。

“如斜反直”是指《兰亭集序》中每个字的大小,斜正均
有变化,其中不少字均以侧势取胜,常常是左低右高,貌
似倾斜,单独的一个字似乎难以接受,然而在整幅作品中
却恰到好处,呼应对比,变化无穷,充分体现了行书起伏
多变,节奏感强,骨力劲健的气势和特色。

它的成功之处
关键在于人格的风韵与书法的风韵。

《兰亭序》表现了王
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㈢ 影响
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有个人成就影响到家人,到族群
,
♍♎
姨母帖,行书法
帖.
♌♋
♍♎

亭序又名《兰亭
宴集序》、《兰亭
集序》、《临河序
》、《禊序》、《禊贴
》. 行书法帖.
♌♋
到历史.《万岁通天帖》.又名《王氏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王羲之后裔王方庆家物,内收王氏家族二十八人法书。

王方庆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6)上进武则天,武命人临摹后将原本又赐还王方庆。

现存《万岁通天帖》为摹本,包括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七人共十帖。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
《万岁通天
帖》第二帖,草

♌♋
由王氏一族形成的的独特地域文化,文化名城绍兴和临川.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在绍兴,从唐代到靖代涌现出许多流派,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有:初唐的虞世南,其书法内柔外刚气韵豁达,取法于”二王”,为初唐四大书法家②.临川市的书法创作自今始终坚持以”二王为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如催祝生,张寿民等”③.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

”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

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

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

这些高潮逐渐形成巩固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

“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㈣对现代的影响
如今王羲之对我们的影响仍就不减,人们更是把王羲之的一生及影响搬上荧屏.如由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出任艺术总指挥兼总顾问的四十集电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阵容强之大,无不显示出我们对王羲之的崇敬之情.
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我们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书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现今,很多人不重视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高速发展的社会让人放不下脚步,书法成为了只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力求简单干净.书法样式更是单调(这和硬式教育脱不了干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的书法家更应学习王羲之,不断努力,集大家之长,独成一体.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书法家在史上的定位标准>>.中国书法(J),2010年7月,第138页.
[2].<<中国书法眀城—绍兴>>中国书法(J)2008年10月186期,第24页.
[3].<<中国书法眀城—临川>>中国书法(J)2008年11月187期,第24页.
[4].h t t p://w w w.c h a z i d i a n.c o m/m i n g r e n8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