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国际化
总部位于本 国 能实现全球 化的效率和 本土化的敏 捷反应
华为的国际化 华为国际类型:
跨国化战略:总部和最大研究中心位于中国深圳; 生产基地位于中国深圳及巴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 设有华为巴西,华为印度,华为欧洲等子公司。 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节省生产成本; 遍布全球化的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并能提 供当地化的产品; 设立子公司,能减小进入当地市场的阻力,降低 风险,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关系;
引言
1988 创立于中国深圳。 2011营业收入27355.7百万美元,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 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 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 2010年,成为仅次于爱立信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信网络解决方 案供应商。 公司由员工集体持股,总裁仅持股1.1% 。 这个公司是……没错,它就是华为,中国的华为,世界的华为
华为公司应对国际化财务风险的策略
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 套期策略:略 计价货币:出口时产品,以本国货币计价,进口原材料,与供应商以本国货币 计价,销售合同存在竞争时以买方货币计价; 匹配收入和支出:采用同一种外币进行结算,前提是收款发生与付款前 ; 提前和滞后付款:预期本币升值,滞后付款,反之,提前付款 ; 净额结算:略 多边净额结算:略 匹配长期资产和负债:略
爱立信2011年Q2利润率=5.839%
由比较可知华为净利润率较同业领先者高 电信行业是一个高利润行业 华为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
华为公司国际化的财务风险
市场风险 经营 风险 风险类型 行业风 险 政治风险 操作风险 法律/合规性风险
项目风险
信用风险 产品风险
流动性风险
环境风险 生命周期阶段 波动性 集中程度 声誉风险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2010年
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华为国际化分析
华为的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
多国化 战略 全球化 战略
凡
跨国化 战略
以国界划分 市场 高度分权 本土化的产 品
高度集权 产品标准化 业务单元分 布全球,相 互依存高
华为的国际化道路
经济与管理学院 09 财管 熊建明
华为简介
四大业务群,公司发展概 况。
华为的财务情况分析
华为国际化
华为的国际化成就与 挫折
华为财报分析与研究
华为简介
如若不能播放,请单击此处
华为简介
公司全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EO:任正非 成立时间:1987年创立于深圳 公司四大业务群: 统一通讯(数据通讯产品,音视屏产品)
相关和支 持性行业
华为国际化
华为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钻石条件:巨大的本国市场;
有利因素条件: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政府政策支持;
相关和支持行业:完善的上游产业链供应商;
企业战略,结构合同业竞争: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 应商,企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
国际化成就简介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 CMM5级认证。 2001年 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华为财务分析(二)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增长图
一,销售收入分析
销售收入概况:
公司连续五年保持营业收入增长 保持了年均增长率为29%
销售收入增长原因:
华为i
全球3G网络展开大规模建设; 西欧等市场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手机,数据卡等终端产品销售大幅增加。
二.营高速增长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的高水平
华为公司能依托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成功; 华为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华为公司先进的管理; 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 华为公司是一家员工持股的公众型公司,员工工作积极性较高; 华为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本土化的成功。
案例索引
北京时间10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华为,日前要 求美国政府对公司为何被禁参加美国全国应急网络的竞标做出解释。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凯文· 格里菲斯(Kevin Griffis)就此事周三向彭博新闻发送电子邮件称, “华为不能参加这一竞标,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国家安全的顾虑。”该发言人并未透露这些顾 虑的本质是什么,也没有说明如何达成了这一决定。 华为于2001年在德克萨斯州普莱诺设立了美国总部,该公司屡次试图在美国市场进行 扩张均未取得成功,原因是招致了美国立法者的阻挠,担心使用华为的产品会影响到美国国 家安全。华为华盛顿发言人威廉· 普卢默(William Plummer)表示,美国政府再次以国家安全 为由拒绝华为,可能会影响到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华为目前在美国拥有大约1500名员工, 去年的物品和服务支出达到了61亿美元。 普卢默说,“鉴于这是一个毫无根据的决定,这可能会对我们在美国的业务活动造成影 响,因此美国政府有必要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普卢默还表示,华为最想明白美国政府最 新的决定是由哪个法定机构和依据哪种监管制度做出的。 今年2月份,美国对外投资委员会强迫华为撤销收购3Leaf Systems专利的交易,因为 美国议员表示这项收购可能会给美国电脑网络构成“严重风险”。2008年,华为在竞购 3Com和2Wire,以及2010年竞购摩托罗拉无线业务时都以失败告终。华为在其年报中称, 该公司全球雇员总数达11万。 华为被禁参与竞标的美国政府项目名为“公共安全700-MHz示范网络”(Public Safety 700-MHz Demonstration Network),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美国商务部下属国家电 信与信息管理机构共同负责。该网络可方便第一目击者与包括消防员和警察在内的紧急救援 人员进行联络。 华为在今年7月6日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曾提交文件,称该公司进入这一项目设备评估 阶段的努力因“未知原因”推迟。
国际化中的挫折
2003年,思科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 长达77页的诉状指控华为在多款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盗用了其源代码,使得产品连瑕疵都 存在雷同。 2004年,日本富士通公司致函华为,正式通知其员工朱宜斌在美国SuperComm展会上 因窃取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被抓获。 2007年,华为曾携手贝恩资本欲收购3Com,但该交易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因安全 问题阻止。最后,3Com被惠普成功收购。 2009年,华为曾试图收购北电网络的LG北电资产,但该资产最终被爱立信购得。 2009年,印度政府要求运营商不要从中国公司购买安装在敏感边境地区的通信设备。 印度政府开始对华为生产的SDH传输设备征收反倾销税。 2010年,欧盟委员会日前对中国产无线广域网卡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这是 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同时发起这两种调查。作为最大的无线网卡提供商,华为不可避免 将受到最大的影响。 2011年2月11日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反对华为收购3Leaf交易
有线网络(传输网,核心网,综合接入网,数据通讯)
无线网络(第四代基站,宽带设备)
终端(智能手机,数据卡,路由器等)
企业文化
愿景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 活
使命
聚焦客户关注,提供 有竞争力的通信与信 息解决方案与服务, 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 价值
发展概况
2005年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2006年
行业环境: 电信设备市场处于成熟期,竞争激烈; 电信设备市场为企业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要求高,且该市场为买方市场,华 为议价能力较弱; 以原材料为主的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
经营环境和竞争优势环境: 以爱立信为主的竞争对手皆为百年企业,对国际市场了解充分,竞争力强;
华为财务分析
华为财务分析(一) 华为2006——2011年财报简表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07年
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移动宽带产品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国际化中的挫折
华为国际化受阻原因:
宏观环境: 西方国家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致使华为难以进入该国市场; 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较高,西方政客借机转移国内危机,华为等 中国企业成为其转嫁危机的牺牲品; 中西方文化差异; 和其他中国企业一样,跨国公司在专利储备方面较中国企业多,华为易受竞 争对手诉讼
华为的国际化
国际化动因
寻求资源
寻求人力资源,知识技术,原材料等 寻求市场 寻求消费市场
寻求效率 全球分工,实现高效率
寻求战略性资产 稳固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
华为国际化的目的是:寻求市场和资源以及寻求效率!
华为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有利条件——钻石模型
有利因素
钻石条件
钻石 模型
企业战略, 结构和同 业竞争
2002年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4年 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5年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2010年 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国际化中的成就 华为国际化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经营活动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概况:
总体来说,华为持有的现金较多
年均现金流保持正增长趋势 2006——2008年现金流增长率较低原因分析 海外市场处于开拓阶段; 国内电信运营商采购量较少; 2008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海外收入锐减。
四.净利润分析
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