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检测》PPT课件
血BUN增高的程度与尿毒症病情的严重性成正比。
肾后因素:
1,尿路结石。 2,前列腺肥大。 3,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血清肌酐的测定(Cr)
外源性肌酐:食物-肌酐(生成受食物影响) 内生性肌酐:肌酸-磷酸肌酸- 肌酐(生成稳定) 肌酐通过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
病人检查前的准备
1, 检测前3天低蛋白食物 2, 蛋白质摄入量<40g/d 3, 禁用肉类、浓茶、咖啡 4, 避免剧烈运动
鉴别少尿原因:
肾前性: BUN ↑↑
Scr ↑ , N
肾性:
BUN ↑↑↑
Scr ↑↑↑
肾后性:
BUN ↑↑
Scr , N
肾功能不全分期
(mmol/L)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氮质血症期) 肾衰竭期
28.6
Ccr
Scr
BUN
( ml/min)
(umol/L)
80-51
<177
50-20
尿素是蛋白质的最终产物。90%经肾小球虑过而随尿液排泄,当肾实质损害时,肾小球虑过 率降低,导致血中尿素浓度升高,因此,血中尿素氮可作为粗略观察肾小球虑过功能的指标。
病人检查前的准备
1,检测前3天低蛋白食物 2,蛋白质摄入量<40g/d 3,禁用肉类、浓茶、咖啡 4,避免剧烈运动
正常参考值:
成人 3.2----7.1mmol/L 儿童 1.8----6.5mmol/L
正常参考值:
男性:268----488 女性:178----387
临床意义:
1,肾脏疾病。 2,痛风。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白血病。 5,肿瘤。
血β2微球蛋白测定
β2微球蛋白是体内有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可以自由的通过肾小球,然后在近端小管内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正常人血液中浓度很低。
检测肾脏功能的意义:
1,了解肾脏功能有无损害及其程度. 2,损害的部位. 3,动态观察病情. 4,制定治疗方案. 5,判断其预后.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检测项目:
1,血清尿素氮测定(BUN) 2, 血清肌酐测定(Cr) 3,血清尿酸的测定(UA) 4,血β2微球蛋白测定 5,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血清尿素氮测定(BUN)
正常参考值:
血β2微球蛋白 0.8—2.4mg/L 平均约1.5mg/L
临床意义:
1,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敏感指标。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β2微球
2,体内有炎症或肿瘤。 3,肾小管受损时,尿β2微球蛋白排出量增加。
蛋白 升高。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 PaCO2)
PaCO2是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代表溶解于血浆中的CO2量,反映肺泡通气效果。 它间接反映了NaH CO2的浓度。
178-445
正常 >9
19-10
445-707
20-
BUN/Scr 10:1 器质性肾衰竭
BUN/Scr > 10:1
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 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血清尿酸的测定(UA)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98-100%在肾小管重吸收。
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诊断。 缺点:所有影响尿酸代谢的因素都会影响血尿酸水平
正常参考值:
22----31mmol/L
临床意义:
(一) PaCO2降低: 1,代谢性酸中毒 ①酸性代谢产物排泄减少 ②酸性产物生成过多。 ③碱离子损失过多 2,呼吸性碱中毒,脑炎,支气管哮喘
(二) PaC性阻塞性肺气肿
2,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反应
肾脏功能检测
肾功能单位 : 肾小球 肾小管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肾脏的生理功能
生成尿液 水、代谢产物、废物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调节细胞外液量 调节细胞外液渗透浓度 调节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 分泌激素 :肾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 前列腺素族 红细胞生成素 降解部分内分泌激素 作为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肾实质受损--- GFR↓--- 血BUN↑---Scr↑
正常参考值:
血清或血浆
男性:53---106 女性:44---97
临床意义
较早地反映肾小球功能受损(GFR低于50%, Ccr<50ml/min,Cr、 BUN正常) 评估肾小球功能受损程度 指导治疗 血肌酐省高的程度与慢性肾衰竭呈正相关
机体每20克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肌酐,如为进 行剧烈的运动,每天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相当 恒定。
血肌酐测定的优点是不受高蛋白饮食 的影响。
血清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肾小 球滤过率降低到临界点后(GFR下降至正常人的l/3时),血中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故测定血中肌酐 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敏感性较BUN好,但并非早期诊断指标。
肾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肾小球:滤过血浆,生成原尿 肾小管
1,重吸收:氨基酸、蛋白、水、葡萄糖等 2,排泌:氢、钾、氨、药物、毒物等 3,浓缩稀释功能 肾血管
充分的血流量,保证肾脏的正常功能
物质经肾脏排出的方式
1. 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分泌 2. 大多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少量排泌 3. 全部由肾小球滤出,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4. 由肾小球滤过外,大多被肾小管分泌
临床意义:
1,肾前因素 2,肾后因素 3,肾脏疾病
肾前因素:
后。
1,肾血流量不足,脱水,休克,水肿,腹水,心功能不全。 2,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急性传染病,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甲亢,脓毒血症,大手术
肾脏疾病:
1,慢性肾炎。 2,肾动脉硬化症。 3,严重肾盂肾炎。 4,肾结核。 5,肾肿瘤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