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演化路径:贱金属向贵金属演变;称量货币向铸币演变;足值向不足值过渡。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形式
8
二、货币的形式
(三)纸质货币
纸制货币简称纸币,包括了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 货币等。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四)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7
二、货币的作用
(二)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
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2
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3
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8
二、货币的作用
(三)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货币通过发挥它的职能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要正常发挥货
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即充当延期支付
的标准。
特点: 商品和货币相分离:补充交换行为。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由价值符号执行。 发展了信用关系,出现了信用证券。 潜伏信用危机:三角债、债务链。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5
一、货币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
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
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具体职能:
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
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间的收支差额。
社会财富代表:用以支付战争赔款、对外援助。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6
二、货币的作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
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
2
货币是传递商品经济和市场供求信息的重要工具
3
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币的积极作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要币值稳。只有当货币币值保持稳定,货币才能正常发挥交换媒介的职能,才能稳定地 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其次是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的流通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9
二、货币的作用
(四) “货币面纱观”及其评价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以及后来的萨伊(J.s.Say)等就认 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机制能得到自动调节并保持充分就业均衡,所以货币只是一种便 利的交易工具,是经济活动的一层面纱。
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 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形式
9
二、货币的形式
(五)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 功能的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存款或贷款,因此电子货币可以视为信用货币的 一种存在形式。 电子货币的使用要借助于一定的介质,通常是 利用卡基支付工具、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电子支 付工具来发挥货币的功能。卡基支付工具包括借记 卡、贷记卡和储值卡。网上支付是指人们通过互联 网完成支付的行为和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银行作 为中介。动支付是指利用移动电话采取编发短信息 和拨打电话的方式实现支付。
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通货(Currency) 通货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 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等单 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 银行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国家 将这一层次的货币简称为M0。 (2)货币(Money) 货币由通货加上私人部 门的活期存款构成。大部 分国家将这一层次的货币 (3)准货币(Quasi Money) 准货币主要包括银行的定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2
一、货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
能之一。
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关注货币购买力,可用货币符号代替。 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 可能产生买和卖脱节。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13
一、货币的职能
这种观点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一直认为,货币本身是没有
价值的,货币的价值是在进入流通以后,通过和商品的交换比例表现出来的。因此货币数量对 物价水平有影响,但对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无多大作用。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20
二、货币的作用
(四) “货币面纱观”及其评价
对这种“货币面纱观”,不少西方经济学家给予了否定。瑞典学派创始人克尼特·魏克赛尔 (Knut Wicksell)在他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就指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 面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即媒介资本借贷。”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则充分肯定了货币 对总产出、就业水平有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通过货币数量变动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
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
款等。大部分国家将这一层 次的货币划入广义货币中, 一般将准货币简写成QM。
简称为M1,又叫狭义货币。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4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2. 美国、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1)美国 M1=银行体系外的通货+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性存款 M2= M1 +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隔 日回购协议+隔夜欧洲美元 M3= M2 +大额定期存款+长于隔夜期限的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
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自然产生说:司马迁观点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二)西方的货币起源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即按照货币或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或者说不同金融工具发挥货币职能的效率高低程度,由强至 弱,依次划分。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3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国家的货币层次划分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确定的货币统计口径,货币
L= M3 +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等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5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2)日本 M1=现金+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 款和纳税存款) M2= M1 +非活期性存款+可转让性存款(CD) M3= M2 +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织和劳动金库的存款+货币信托和贷放信托存款 L= M3 +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形式
10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货币的起源与形式
02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03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04 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固有的功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能够表现和计量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 特点: 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劳动时间)外在表现。 现实中表现为价码标签(观念货币) 具有排他性。 通过价格来实现,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形成。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6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3.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M1 +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 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7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4. 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
从我国及其他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状况来看,货币层次划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随着流动性强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在变化。 其次,金融制度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的国家,货币层次也就越多。 再次,不同国家的各个货币层次所包含的内容不同。
02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03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04 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层次划分
(一)划分信用货币层次的必要性
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 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 货币政策。
(二)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三)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金属货币),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 自发地调节市场货币流通量:“蓄水池”。 货币量与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相适应,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14
一、货币的职能
(四)支付手段
第四,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经济环境的改变,原
有的货币层次可能就无法准确地反映货币的构成状况,需要对货币层次进行重新划分。 最后,货币层次的划分及计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流通的状况。
第三节
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
28
二、货币的计量
(一)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狭义货币量反映了整个社会 对商品和劳务服务的直接购买能力,它的增减变化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会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 狭义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监测和调控的主要指标。 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上准货币,即M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 或金融资产。准货币的流动性小于狭义货币,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