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推动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最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研讨、实地考察,对我市旧城改造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现将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千座新楼拔地起,喜看古城展新姿近几年来,我市在城区范围开展了一项规模浩大、反响巨大、意义重大——在高密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旧城改造工程,给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了空前的重大变化,现在走在城区可看见或感受到:一座座建筑规圆矩方,一条条大道绿荫成行,一处处景观赏心悦目,一块块游园鸟语花香,一个个市民豪情满怀,一户户新居喜气洋洋。
全新的景象是靠这样一组全新数字来支撑的:2003年以来,涉及拆迁项目(单位)共117个,完成拆迁面积56万平方米;共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97个,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253.71万平方米。
其中,2005年城区共完成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拆迁单位95个、居民1510户,比前3年总和还要多。
今年实施的10大项目工程群,有9项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城市拆迁改造与各个重大工程项目全面展开,正在如火如荼地加紧进行。
3年多来,开发建设了城投·新视界、城投·书香苑、桃园小区、碾头小区、文苑小区、蜜水景苑等一大批设计超前、理念新颖、布局合理、质量过硬、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新建、在建楼房750多栋,大批城市居民告别低矮平房,住进宽敞楼房。
通过旧城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在群众评选的2005“感动高密”10件实事中,就有4件涉及城市拆迁改造建设,广大群众对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巨变是有目共睹、众所公认的,而发生巨变的原因却不是每个人都思考过的。
经过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这次旧城改造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效,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个层面的因素。
具体地讲,可以归纳为“五高”。
(一)决策思路境界高。
这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提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源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层思想境界高,决策思路新,坚持了科学的执政理念。
一是坚持了创造环境、科学发展的理念。
青岛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给高密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正如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说,如果眼瞅着青岛的碧海蓝天、绿树红瓦,我们的城市仍旧是灰头土脸,怎么能打响“青岛牌”,唱好“国际歌”?怎么能引来八方客商到高密投资?因而要科学发展,必先创造环境,要创造环境必先建好城市。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旧城改造提到关系建设县域经济发展载体,带动高密进入加快发展快车道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并精心部署,全力推进,掀起了建设高密、扮靓凤城的热潮。
二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理念。
旧城拆迁改造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
为使拆迁改造合民心、顺民意,工作中始终坚持了“依法、有情、有偿”的原则,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拆迁改造的顺利进行。
为给市民创造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城区精神文明建设,政府放弃数目可观的潜在土地收益,在城区繁华地带建设了春晓园、翠岭园、民俗园、三贤园等15个游园广场,专供市民用于娱乐健身活动。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问题,政府牺牲相关经济收益,拆除了污染较重的20万吨规模的水泥厂。
为给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施了预算总投资1.3亿多元的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沿线489户居民、2个单位共9.5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任务基本完成,有力地带动了旧城改造的提速。
此外,运用BOT模式投资5800多万元建成了第二污水处理厂;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对旧城区内的企业实施退城进园战略,17家企业已迁出或正准备迁出老城区,无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执政理念。
三是坚持了长短兼顾、持续发展的理念。
实施旧城改造面临多重挑战与考验,但青岛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允许高密在城市建设上旷日持久。
市委、市政府在应对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创新实践中破解难题,针对高密实际,提出了利用3-5年时间,将我市城区60多个旧片区约210万平方米改造完成的任务目标。
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全民士气,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去年市政府还制定了《关于鼓励旧城改造的暂行规定》,并在旧城区的界定、有关优惠政策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旧城改造的积极性。
今年计划完成拆迁5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确保完成80万平方米,力争达到100万平方米。
目前,涉及朝阳、密水、醴泉三个街道的旧城改造、道路改造项目全面铺开。
城市改造的提速,有力地拉动了带长期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以来共完成投资7.7亿元,大投入、高标准地实施了道路建设、城市绿化、污水处理、强弱电下地、天然气推广等工程,不仅弥补了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坚持了新旧统筹、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旧城改造工程大规模展开之前,市委、市政府前瞻性地提出了城市建设“一个中心、三个板块”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适时改造、完善配套、做精旧城、增加亮点”的旧城改造原则和“拉大框架、丰富内涵、做美新城、营造特色”的新区建设思路,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统筹考虑,相互结合,同步推进,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规范化“五化”战略,开创了老城和新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成功避免了“建新弃旧”城建现象的发生。
在旧城改造上,通过规划控制、调整,再造历史街区的新活力,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的要素,以旧城改造、交通连线和空间拓展为重点,重构和谐宜居的社区。
同时,高标准建新区,积极培植城市新的增长点,在新区建设上实现了高档次、快速度,涌现出像山东黄金金斯顿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黄金花园、潍坊齐鲁国贸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齐鲁纺织服装城、高密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高密一中新校等设计超前、档次较高的新区建筑群。
上述四种理念,构成了我市旧城改造工程之魂。
灵魂是个纲,纲举目张。
都说我们的城市品位高了,品高在于灵魂;都说我们城建的手笔大了,手笔也在灵魂。
灵魂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二)干群参与热情高。
在实施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舆论导向到位、政策合理、措施得力,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尤其在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中,围绕搞好拆迁工作,有关市级领导先后30多次在工程建设指挥部进行研究调度,拆迁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亲临一线,现场办公,一天一调度、一事一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有关部门、街道和居委会团结奋斗、协同努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广大拆迁单位和拆迁户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涌现出像家住柴沟镇的王京福、家住小康河边的李先生和姚哥庄镇老党员等大批知荣耻、顾大局、讲奉献的优秀市民,全市上下呈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建设美好高密的可喜局面。
在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攻坚战打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收到有关单位和群众捐款300多万元,虽然这些捐款不及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的零头,但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关心高密发展、支持旧城改造的热情。
在小康河综合改造施工过程中,不少市民还自发地担任起“市民监理”的重任,积极对施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出主意、想办法、提意见,破解了一些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推进了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部门协同程度高。
各有关部门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积极支持、服务旧城改造,建设、国土、规划、城市执法等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了拆迁工作的强大合力。
特别是在小康河改造中,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谱写了综合改造工程的“大合唱”。
建设局作为牵头单位,始终倾注全力打头阵,与工程建设指挥部的34个成员单位以及各责任单位、相关参与单位一道,按照市里的统一调度,认清责任,密切协作,合力攻坚,各部门普遍调配充足人力、物力、财力,扎实落实责任承包措施,许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还亲自靠上做工作。
施工过程中,供电公司、网通公司、水业公司、万达商城等部门、单位也积极配合,尽快搞好管线挪移、障碍物清除等工作。
供电公司专门抽调一名总工靠在工地上,及时协调解决急事难题,网通公司为清障投资达100多万元。
(四)规划设计起点高。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的理念审视城市,以战略化的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
坚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准确定位,完成了高密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了城市范围、发展方向、地理风貌、景观特色和“两轴、两带、六片区”,描绘了建设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的宏伟蓝图。
新规划的“一个中心、三个板块”规划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8.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3.5%,初步搭建起城市面貌新、人居环境优、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发展框架。
为塑造精品工程,提升旧城改造水平,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评审、市场公开、政府决策”的规划编制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设计队伍参加,聘请北京、上海等地国内知名专家反复论证,使城市规划工作走在了潍坊乃至全省县级市的前列。
“凤城泽瑞”雕塑是在60多件设计作品中经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反复研讨13次,最后才确定的方案;体育公园是聘请清华大学的专家设计;文化广场是聘请上海澳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专家设计;高层建筑群是聘请上海交大的专家设计。
在小康河综合改造建设工程上更是精心酝酿、反复研究,整体方案从最初设计到最后拍板九易其稿,分项工程设计修改达30多次。
目前,全市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9%,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56%,城区重点工程方案征集率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了规划对旧城改造的调控作用。
目前,全市旧城区49个社区居委会中,有37个编制完成了规划或正在编制规划,占75.5%。
(五)建设工程标准高。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最高的标准和档次抓旧城改造,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以大建设促进大变化,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4年以来,共创建潍坊市优良工程79个,优质结构工程4个,“泰山杯”工程1个,“鸢都杯”工程1个,有4项QC成果获潍坊市QC成果奖。
在城市改造建设的整个篇章中,很值得一提的精彩一笔是放开建筑市场引来了先进的开发经营理念,对于加快我市旧城改造步伐,提升旧城改造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到目前为止,有青岛、烟台、浙江等13家省内外开发商、投资商在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总面积达42.75万平方米,已竣工10.97万平方米。
整个旧城改造工程的经验应当认真加以总结,使之成为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实现“又快又好谋发展,进位争先建强市”,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