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整形与修剪摘要整形修剪是园林植物综合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在园林上,整形修剪广泛地用于树木、花草的培植以及盆景的艺术造型和养护,这对提高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树木整形修剪引言整形是通过修剪树木枝条,如:剪、锯、捆、绑、扎等手段,使树木生长成栽培者所希望的特定形状。
修剪就是在整形的基础上,对树木的某些器官(枝叶、花等)加以疏删短截,以达到调节生长,开花结实的目的。
整形、修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操作技术,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
一般来说,整形着重于幼树及新植树木,修剪则贯穿于树木一生中。
1 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原则随着近年来园林绿化面积的增加和植物配置方式的多样化,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整形修剪的方法因树木种类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不论使用何种方法,以下五个原则是园林工作者必须要遵循的。
1.1 遵循树木生物学特性的原则。
园林树种不同,其分枝方式、干性、层性、顶端优势、萌芽力、发枝力等生长习性也有很大差异。
修剪时必须尊重和顺应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1.2 遵循树木生命周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原则。
任何园林树木在其生命周期中,总是遵循离心生长———离心裸———向心更新的生长程序。
修剪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与控制树木不同年龄时期生命周期所表现的各种生长变化规律,延长离心生长的生命活动周期,控制过早出现离心裸,因势利导,利用向心更新规律维持和造就新的树冠,并保持其树冠的圆整和整个树体的生命周期。
1.3 遵循树木整体性及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原则。
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不同器官之间既有各自功能又有密切联系,既有互相促进又有互相制约。
树木修剪必须遵循顺应树木整体性及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原则,协调平衡这些关系。
1.4 遵循植物群落中各树种的生态位原则。
人工栽植的观赏树木,栽植初期只是一种群聚关系,只有经过长期的生长栽培和外界环境的作用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种类组成,一定外貌的植物群落。
各种树木在植物群落中趋于形成各就其位、各得其所的生态位。
在修剪过程中必须重视植物群落结构,在外貌、色彩、线条等方面处理得丰富多样、美观协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按照群落整体结构要求,合理进行整形修剪。
1.5 遵循园林树木的修剪反应规律原则。
园林树木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短截、缩剪、疏剪和缓放,由于枝条的生长势、生长部位、生长姿态及修剪强度的不同,其修剪反应差异很大。
修剪时必须深入观察、研究上述综合因子,遵循树木修剪反应规律,慎重修剪,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目的。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园林树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和周边环境对树木修剪反应的影响。
总之,应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达到树木整体的促进生长和局部的抑制作用,以提高园林树木个体及群体的生态效果。
2 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依据2.1根据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功能。
园林中应用树木的目的不同,对整形修剪的要求也不同,即使同一种树木在不同的应用中,其修剪方法也不同。
2.2 根据树种品种特性。
不同树种,其生长、开花结果习性(如:发芽、抽枝、分枝角度、枝条硬度、花芽形成难易及修剪的敏感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因此,整形修剪的方法和轻重程度也不一样。
2.3 根据自然条件及生长势。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树木生长势不一样,其修剪方法、修剪程度就不一样。
如:自然条件中,水、肥、光等差的,生长势弱的,就需要轻剪,以保证其观赏效果。
2.4 根据栽培环境的需要。
如: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时,在定植时要剪去中央领导枝(抹头),将树木整形成圆头形,待其将接近电线时,修成杯状树形。
2.5根据修剪反应。
修剪反应是合理修剪的依据,也是检验修剪是否适度的重要标准。
由于枝条生长势和生长状态不同,应用同一种剪法其反应也不一样。
所以要调查树木的修剪反应,明确修剪是否合理,在以后修剪中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修剪。
修剪时还要考虑树龄、树势、结果枝量和花量等来确定。
所以修剪时要全面综合考虑,来确定修剪方法、时期,修剪成合理树形。
3树木修剪的园林景观效果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树形美观,开花植物花繁叶茂,控制树冠保持一定形状和大小,使树体结构合理、枝条疏密合理,便于管理。
通过修剪,就是要达到树冠完整美观,各级枝序、分布和排列科学合理,主干分叉点高度统一,使各层的主枝在主干上分布有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从关系明确、结构合理,叶茂形美遮荫大的景观效果。
干道栽植的行道树,主要的作用是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夏季增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整齐列植的树木,每条道路上树种相同。
城市中,温降温、滞尘和遮荫。
行道树要求枝条伸展,树冠开阔,枝叶浓密。
冠形依栽植地点的架空线路及交通状况决定。
主干道上及一般干道上,采用规则形树冠,修剪整形成杯状形、开心形等立体几何形状。
在无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或狭窄的巷道内,可采用自然式树冠。
行道树一般使用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主干高要求在2m—2.5m。
城郊公路及街道、巷道的行道树,主干高可达4m—6m或更高。
定植后的行道树要每年修剪扩大树冠,调整枝条的伸出方向,增加遮荫保温效果,同时也应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与采光。
3.1杯状形行道树的整形与修剪杯状形行道树具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形,萌发后选3—5个方向不同,分布均匀与主干成45°夹角的枝条作主枝,其余分期剥芽或疏枝,冬季对主枝留80cm—100cm短截,剪口芽留在侧面,并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年夏季再剥芽疏枝,幼年法桐顶端优势较强,在主枝呈斜上生长时,其侧芽和背下芽易抽生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为抑制剪口处侧芽或下芽转上直立生长。
抹芽时可暂时保留直立主枝,促使剪口芽侧向斜上生长;第三年冬季于主枝两侧发生的侧枝中,选1—2个作延长枝,并在80cm—100cm处再短剪,剪口芽仍留在枝条侧面,疏除原暂时保留的直立枝、交叉枝等,如此反复修剪,经3年—5年后即可形成杯状形树冠。
骨架构成后,树冠扩大很快,疏去密生枝、直立枝,促发侧生枝,内膛枝可适当保留,增加遮荫效果。
上方有架空线路时,勿使枝与线路触及,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一般电话线为0.5m,高压线为1m以上。
近建筑物一侧的行道树,为防止枝条扫瓦、堵门、堵窗,影响室内采光和安全,应随时对过长枝条行短截修剪。
3.2开心形行道树的整形与修剪多用于无中央主轴或项芽能自剪的树种,树冠自然展开。
定植时,将主干留3m或者截干,春季发芽后,选留3—5个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侧枝进行短剪,促进枝条生长成主枝,其余全部抹去。
生长季注意将主枝上的芽抹去,保留3—5个方向合适、分布均匀的侧枝。
来年萌发后选留侧枝,全部共留6—10个,使其向四方斜生,并进行短截,促发次级侧枝,使冠形丰满、匀称。
3.3自然式冠形行道树的整形与修剪在不妨碍交通和其它公用设施的情况下,树木有任意生长的条件时,行道树多采用自然式冠形,如塔形、卵圆形、扁圆形等。
3.4 有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
如杨树、水杉、侧柏、金钱松、雪松、枫杨等。
分枝点的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护顶芽向上生长。
郊区多用高大树木,分枝点在4m—6m以上。
主干顶端如受损伤,应选择一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剪,并把其下部的侧芽抹去,抽出直立枝条代替,避免形成多头现象。
阔叶类树种如毛白杨,不耐重抹头或重截,应以冬季疏剪为主。
修剪时应保持冠与树干的适当比例,一般树冠高占3/5,树干(分枝点以下)高占2/5。
在快车道旁的分枝点高至少应在2.8m以上。
注意最下的三大枝上下位置要错开,方向均称,角度适宜。
要及时剪掉三大主枝上最基部贴近树干的侧枝,并选留好三大主枝以上层枝留得长,萌生后形成圆锥状树冠。
成形后,仅对枯病枝、过密枝疏剪,一般修剪量不大。
3.5无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
选用主干性不强的树种,如旱柳、榆树等,分枝点高度一般为2m—3m,留5个—6个主枝,各层主枝间距短,使自然长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
每年修剪主要对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和伤残枝等。
行道树定干时,同一条干道上分枝点高度应一致,使整齐划一,不可高低错落,影响美观与管理。
3.6花灌木的整形与修剪首先要观察植株生长的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植物种类、长势强弱及其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进行修剪与整形。
3.6.1 因树势修剪与整形。
幼树生长旺盛,以整形为主,宜轻剪。
严格控制直立枝,斜生枝的上位芽有冬剪时应剥掉,防止生长直立枝。
一切病虫枝、干枯枝、人为破坏枝、徒长枝等用疏剪方法剪去。
丛生花灌木的直立枝,选生长健壮的加以摘心,促其早开花。
壮年树应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促使多开花。
于休眠期修剪时,在秋梢以下适当部位进行短截,同时逐年选留部分根蘖,并疏掉部分老枝,以保证枝条不断更新,保持丰满株形。
老弱树木以更新复壮为主,采用重短截的方法,使营养集中于少数腋芽,萌发壮枝,及时疏删细弱枝、病虫枝、枯死枝。
3.6.2 因时修剪与整形。
落叶花灌木依修剪时期可分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花后修剪)。
冬季修剪一般在休眠期进行。
夏季修剪在花落后进行,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增加全株光照,促进花芽分化,保证来年开花。
夏季修剪宜早不宜迟,这样有利于控制徒长枝的生长。
若修剪时间稍晚,直立徒长枝已经形成。
如空间条件允许,可用摘心办法使生出二次枝,增加开花枝的数量。
3.6.3 根据树木生长习性和开花习性进行修剪与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