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比较差异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不仅充实了农民工队伍,提高了农民工队伍的素质,而且为整个农民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于新世纪初加入农民工大军的行列,他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由于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他们的价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差异新老两代农民工的界定及涵义“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词汇,主要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际。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群体,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对于“农民工”这个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一般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即流动的农民工——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回乡务农。

广义上说还包括在农村就地被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雇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农村人口,即非流动的农民工。

国务院《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定义为:“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

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一代农民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进入城市,加入建设城市大军的队伍。

他们一般生于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一般从事于建筑行业等低技能行业。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是指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的人员。

新生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流动人口,现了随时代变迁的新一代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

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由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即第二代农民工。

而近年来,随着“90后”一代的迅速成长,年轻的“90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实践的主力大军,是推动农村发展、农村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庞大且充满生命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和未来发展的走向,也影响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新老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也逐渐的显现出来,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四方面分析他们的差异。

一、经济差异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低于老一代农民工,收入差距包括月收入和每小时收入。

新生代的农民工在收入方面甚至比不上老一代的农民工,其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于新一代农民工在技术方面并没有显著的进步,而且由于生产机械化的推进,劳动力需求数量下降,导致新一代农民工的收入不增反减。

除了该因素外,农民工数量的增长也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农民工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据此可以推测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劳动力的价格也就下降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给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技术培训,包括企业提供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提供的农民工个人技能培训。

掌握了足够多的技术之后农民工的劳动力才有更高的价值,而农民工才可以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保证自己的竞争力。

2、两代农民工收入层次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下层的比例高于老一代,处于上层的比例则低于老一代,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层次倾向于向下偏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老一代农民工因为工作的时间长,而且大多是长时间从事同一种工作,比如,某位搞建筑的老农民工几十年来一直都在搞建筑,所以老一代农民工在技术上相较于工作时间较短且职业不稳定的新一代农民工来说有较大的优势,用人单位愿意用高价钱聘请有经验的老一代农民工,而一般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从事技术要求低但收入也相对较低的工作。

改变这种局面的关键依然是不断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培训。

3、新老农民工存在较明显的消费理念差异,新一代农民工倾向于精神消费或奢侈品消费,而老一代农民工则倾向于储蓄等保守的消费方式。

这说明老一代农民工每月工资着重关注家庭及自身生存。

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负担家庭的压力,不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在生存上他们没有多大压力,也不会去考虑生存问题。

他们的消费观念已大体脱离农村,脱离父辈,开始与城市年轻人趋同。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属于时尚消费型,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手机、交通、房租等,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手机更新换代周期短,且出门大多使用交通工具,更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出门打车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同时因为新生代农民工不需要负担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同时消费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攀比心理有所上升,逐渐推崇和追求穿着体面时尚,讲究排场,追求外在的酷与炫,以此来掩盖或消退自身的乡土气质。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上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与“跟风”现象。

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在新生代年农民工身上是一个独特的体现。

由于没有养家户口的压力,他们在消费上往往在自己能够支配的范围内随心所欲,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往往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追求,是他们在价值选择上趋向功利、金钱和享乐。

更有甚者只关注自身利益,漠视集体、企业和国家利益,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越来越淡漠。

二、政治差异1、新生代农民工将会获得比父辈更高的实际政治权利。

农民工的实际政治权利与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法律上。

我国农民工的实际政治权利因其独特的身份与城市居民差别尤为明显。

法律对农民工政治权利的规定与配置往往不平等,尤其体现在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上。

在2008 年以前,法律没有规定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名额;2008年选举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3位农民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农民工代表总数在 30名上下,相较于上一届有增加,但为两亿多农民工说话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

这要求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在法律规定方面应进一步实现平等。

在法律规定这一层面,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将会比他们父辈获得更多的本属于他们的政治权利。

2、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选民需要在户籍所在地进行选举,而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两大类型,这种制度表明,农民工不管在哪,都应当在家乡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可事实却截然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收入低微,几乎没人愿意为了参加原籍的选举投票而疲于奔波,只好放弃原籍的政治参与权。

农民工虽然享有选举权,但由于空间距离、时间安排、利益关联度等使他们不愿回家乡,政治权利在事实上就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也是低效的,因而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在农村处于“虚置”的状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老去,他们正在从城市退回到农村,因此相对于以前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村委会的选举活动当中,当然还在城市当中的农民工很难参与到家乡的选举。

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比较排斥,他们渴望融入到城市当中,因此他们对于农村的选举活动不甚热衷,政治权利的实现也就无从说起了。

3、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热衷城市的政治参与,以非制度性参与为主。

农民工由于受程序设计的复杂性等原因的制约,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参加工作所在地的选举而花钱费时回原籍办理选民资格证明。

由此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权被“虚置”。

农民工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不足,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城市的管理活动和决策无不影响着他们政治权利的实现,可农民工却无资格参与城市管理。

例如,在选举活动中,农民工当选为人大代表、参与国家政治也是近几年才有所改善,因而农民工很难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

当制度化政治参与不足时,农民工只得另寻它路,他们只得选择越级上访、群体事件、直接对抗等非制度化形式参与城市政治生活,行使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政治权利。

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务工更倾向于家本位式的外出打工,他们打工只是为将来返乡发展进行资本积累的一种途径,家庭和家乡才是绝大部分老一代农民工的最终归宿,返乡一直充斥在他们打工的进程中,因此他们并不十分热衷于参与城市的管理活动。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一种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的城市型、身份型的外出打工模式,他们希望打工获得更多的收入,能够在城市生活,做一个城市人。

对于他们来说,城市的政治参与显然比农村的选举活动更让他们感兴趣。

三、文化差异1、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更高。

生于八九十年代,正好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和法制建设步入正轨的年代,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训练。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求学热情仍未减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称“在调查中发现有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想了解的依次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

这种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细微的差别”。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赋予巨大的期望。

《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

2、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老一代农民工丰富。

上网和看电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业余活动。

(1)在业余时间经常上网和看电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占到46.9%和52.1%。

网络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将更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

(2)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充电,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培训和读书看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为5.5%和10.1%。

由此可以与老一代一聊天、打牌、麻将和看电视为主的业余活动来比较,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思维也更活跃。

3、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文化认同感低,对城市文化认同感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