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1.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定位的不准确的原因使工件工序基准偏离理想位置,引起工序尺寸
变化的加工误差。
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3.安装:工件在一道工序中通过一次装夹后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4.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机床设备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
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5.加工经济精度:是指某种加工方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
装备和使用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6.生产纲领:生产厂家根据国家计划或用户订货和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计划期内应生产
的汽车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
7.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
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8.六点定位原则:将在工件的适当位置上布置六个支撑点,相应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从而确定工件唯一确定位置的规则。
9.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及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等参数)
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10.表面强化:表面层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其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从而在工
件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硬化层的现象。
11.尺寸链:在汽车等机械装备或零件加工过程中,又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12.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工艺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
的制造方法,是企业的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一种技术。
13.无心磨削:工件不需要顶尖装夹只靠工件被加工表面放在砂轮与导轮之间用支撑板支撑
进行磨削。
1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36页)
答:①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引起基准不重合误差△j,b
②工件定位基准(基面)和夹具定位元件本身存在制造误差及最小配合间隙(心
轴与内控配合时),使定位基准偏离理想位置。
产生基准位移误差△j,y 15.误差复映规律?(152页)
答:在车床上加工具有偏心的毛坯,毛坯一转时,工艺系统各部件也相应地产生位移切削力变化与位移变化成比例,切削力大时位移大,切削力小时位移小,所以偏
心毛坯加工后得到的表面仍然是偏心的,即毛坯误差被复映下来了,只不过误差
减小了很多,这称为误差复映规律。
16.车削加工三要素?(69页)
答:①切削速度②进给量③背吃刀量
17.在汽车零件制造中,获得零件形状的方法有哪些?(6、7页)
答:①轨迹法②成形刀具法③包络法
18.汽车产品和汽车零件的生产类型?(9页)
答:①单件生产②成批生产③大量生产
19.实现工件正确装夹的方法?(13页)
答:①找正装夹法 {a.直接找正装夹 b.划线找正装夹}
②专用机床夹具装夹法
20.展成法加工齿轮及轮齿顶预加工的方法?(103页)
答:展成法 a.滚齿b.插齿c.剃齿d.磨齿e.研齿 f.0齿其中滚齿与插齿为预加工方法21.加工精度的内容?(143页)
答:①尺寸精度②形状精度③位置精度
22.如果从加工一批工件时误差出现的规律来看,加工误差的分类?(160页)
答:①系统性误差②随机性误差
23.加工表面几何形状特征包括什么?(143页)
答:①表面粗糙度②波度③纹理方向④缺陷
24.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和夹紧装置的组成?(16、43页)
答: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①定位元件②夹紧装置③对刀导向元件④连接原件
⑤其他元件及装置⑥夹具体
夹紧装置的组成①力源装置②夹紧元件③中间传力机构
25.通过切削加工获得尺寸的方法?(5页)
答:①试切法②静调整法③定尺寸刀具法④主动及自动测量控制法
26.基准的分类?(11页)
答:①设计基准②工艺基准{a.工序基准b.定位基准c.测量基准d.装配基准}
27.解算装配尺寸链的目的?(192页)
答:解算装配尺寸链的目的是,根据设计确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产品结构特点和生产条件等合理地选择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并正确地确定相关零件的尺寸公差和极
限偏差。
2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要满足的要求?(225页)
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要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要求。
在技术方面,要求能够可靠地保证零件设计图样上所规定的全部加工要求;在经济方面,要求以最小的生产
成本、最高的设备利用率和用最少的时间来完成工艺过程。
29.工艺文件的形式?(225页)
答:主要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调整卡片和检验工序卡片等。
30.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99页)
答:①信息输入②数控装置③伺服系统④机床本体
31.工艺系统的定义(225页)
答:在机械加工时,机床、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加工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32.产生误差的类型(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145)
33.尺寸链的应用范围的分类?(180页)
答:①公差设计计算②公差校核计算
34.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143页)
答: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a.表面粗糙度 b.波度 c.纹理方向 d.缺陷
②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a.表面层因塑性变形引起的强化作用
b.表面层中的残余应力
c.表面因切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
35. 工件常用定位元件有哪些?(23页)
答:工件以平面为定位基准时常用的定位元件
a.支承钉
b.支承板
c.可调支承
d.自位支承
e.辅助支承
工件以内孔为基面常用的定位元件
a.定位销
b.心轴
工件以外圆为定位基面时常采用的定位元件
a.固定式V形块
b.活动式V形块
c.定位套
36. 对夹紧的基本要求?(44页)
答:①夹紧时不破坏工件在定位时所处的正确位置。
②夹紧力大小要适当,应保证工件在机械加工中位置稳定不变,不允许产生振动、变形和表面损伤。
③夹紧
机构的复杂程度、工作效率与生产类型相适应,尽量做到结构简单,操作安全省
力和方便,便于制造和维修。
④具有良好的自锁性能。
37. 合理标注零件尺寸,极限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意义?(264页)
答:零件设计尺寸及其极限偏差的标注,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产品或部件(总成)的使用性能和零件机械加工的难易程度都有很大影响。
产
品设计人员要合理地标注零件设计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标注的设计尺寸,应该既
能合满足结构设计需求,又能满足工艺需求,不能人为的提高公差等级。
标注的
设计尺寸是否合理,反映了产品设计人员工艺水平的高低。
38. 粗基准选择的原则?(230页)
答:①尽可能选择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做粗基准
②用非加工表面做粗基准,这样选择粗基准可使非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位置
误差最小
③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
④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应尽可能避免重复使用。
39. 刀具磨损图及特征分析?(147页)
40. 夹紧力作用点及方向选择的原则?(44页)
答:1. 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原则①夹紧力的作用点应正对定位元件或作用在定位元件所形成的支撑面内②夹紧力的作用点应位于工件刚性较强的部位上,这对
刚性较差的工件尤为重要③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以减小切
削力对夹紧点的力矩
2. 夹紧力作用方向的选择原则①夹紧力的方向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面,以保证
加工精度②夹紧力方向应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一致,以减小工件的加紧变
形③加紧方向应尽量与切削力、重力等力的方向一致,以减小夹紧力。
41. 工艺基准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工序基准②定位基准③测量基准④装配基准
42. GB评定的项目?(143页)
43. 尺寸链相关计算
44. 楔形块定位相关计算(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