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外国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知识导学作家作品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

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整体感知《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赞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布局谋篇《蝈蝈与蛐蛐》全文只有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8行):写蝈蝈的乐音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第二层(9~15行):写蛐蛐的歌儿使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夜》全文共4节,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了夜的静谧。

第二部分(第2节):写静谧夜色中的溪水与月光。

第三部分(第3节):进一步写月光下美丽的大自然。

第四部分(第4节):再次写夜的静谧与月色的美好,造成诗的节奏美与旋律美。

写作特点《蝈蝈与蛐蛐》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季节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夜》节奏优美,韵律和谐,在反复的咏唱中突出夜的静谧、美丽。

诗的最后一节,采用复沓的形式,突出了京景物的特点,在音乐上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美丽的氛围。

难点探讨1《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夜》的最后一节的四句诗,基本上是前几节内容的重复,你觉得这种写法有何作用?《夜》的最后一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和美丽,让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相关知识字叶赛宁著名诗作-------《白桦》欣赏: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课前预习 • 打基础正字音给加点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多音字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盛:()盛饭○2嚷:()嚷嚷()_______ ()_______ 形近字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1诲()教诲○2诀()秘诀悔()_______ 袂()_______晦()_______ 抉()_______解词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验收• 提能力基础知识1根据注音写字。

树lí()yōu暗()沉jì()昏yùn()2.根据课文填空。

它争先________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______,/一旦唱得________了/便舒适地___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4.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蝈蝈和蛐蛐》一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6.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7.“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8.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9.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0.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1.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2.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自主表达13.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中考显身手14. (重庆中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字以内)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指:(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②(3)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80字左右)4 外国诗两首答案课前预习 • 打基础正字音qī róng rǎng xuān多音字○1盛(chéng)盛饭/(shèng)盛夏○2嚷(rāng)嚷嚷/(rǎng)吵嚷形近字○1诲(huì)教诲/悔(huǐ)后悔/袂(mèi)联袂○2诀(jué)秘诀/晦(huì)晦暗/抉(jué)抉择解词义(1)停留;歇息(多指鸟类)(2)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