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作业送给需要的人,绝对原创【特别是化学类专业】新型纤维素溶剂的设计开发/溶解机制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完成时间:2010年11月08日目录1.课题分析 (3)2.检索策略 (3)2.1 选择检索工具 (3)2.2 选择检索词 (4)2.3 拟定检索式 (4)3.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 (4)3.1 谷歌搜索引擎 (4)3.2 超星电子图书 (5)3.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6)3.4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9)3.5 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11)3.6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12)4.检索效果评价 (13)5.文献综述 (15)1.课题分析我国正处在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工程化研究的关键时刻,但尚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国家虽然已经把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列入了纺织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其重大意义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要完成这样重大的攻关项目需要多个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但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严重缺乏合作机制,虽然涉足此项工作的单位不下20个,但多数属于重复劳动,很少触及到工程化放大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大型关键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究,尚未形成成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
此项工程投资大,风险高,目前真正从事工程化研究的单位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支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将影响产业化的进程。
一种新工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落后工艺的淘汰,目前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还没有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有观点认为粘胶纤维路线只要利用最新的技术就能处理好废气和污水,因此还一直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Lyocell纤维不可能替代常规的粘胶纤维。
这种观点在粘胶纤维生产厂中仍有很大的影响,但在长远规划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粘胶纤维生产的整体技术还是废气处理的技术都出白发达国家,且粘胶纤维产量骤降的也恰恰是这些国家,其中的规律和道理一目了然。
废气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无奈之举,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一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应该在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绿色环保的加工工艺一定会替代传统的污染工艺。
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先进的技术用金钱是买不来的,即便买到了也会因为昂贵的代价而无法运作,尤其是当该项技术尚处于个别公司垄断的时候。
我国对于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已有多年历史,无论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放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实现产业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呼吁有关部门从国家层面上,集中资金和人力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联合攻关,高度重视工程化的研究,大力建立关键装备的生产基地,以成功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技术。
2. 检索策略2.1 选择检索工具2.2 选择检索词2.3 拟定检索式由于不同检索工具的字段不同,因此将检索式(亦称提问式)在“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的各个具体检索工具中给出。
3. 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3.1 谷歌搜索引擎3.1.1 检索式A.纤维素and 溶解 and 开发3.1.2 检索步骤与结果打开谷歌高级搜索:在第一行检索框内输入检索式A,“and”用空格形式表示。
限定在“简体中文”和“网页标题”内检索。
得到212条检索结果。
经过筛选,选择其中2条:[1]【篇名】新型纤维素混合醚酯-HPMCP【摘要】肠溶包衣材料是药用辅料中重要的一类。
这类辅料在胃液(pHl.5-3.5)中不溶解,只在肠液中溶解,可使包衣药物在肠道中定位释放,它可确保对酸较不稳定的药物不致被胃液破坏,也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引起的胃部不适或恶心。
因此,肠溶包衣对特种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和保证药物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HPM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肠溶性薄膜包衣材料。
自从1971年上市以来,作为纤维素的衍生物用于肠溶包衣,已经被很多研究者证明有效并且在药学行业中广泛用于肠溶包衣。
HPMCP已被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典收录。
HPMCP主要用作片剂、颗粒剂等的肠溶包衣材料和缓控释骨架材料,粘合剂以及微囊基质,植入剂、梯度释药体系、掩味剂、微球、口腔膜片、固体分散物等的制备,另外还广泛应用于养殖业、工业、生物技术等方面。
【出处】中国纤维素网[2]【篇名】纤维素非对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与油水分离应用的研究【摘要】以Ⅳ,Ⅳ-二甲基乙酰胺为非溶剂添加剂制备了纤维素非对称中空纤维超滤膜,同时考察了外凝胶浴温度以及芯液种类对纤维素非对称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大尺寸膜组件进行油水分离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非溶剂添加剂的加入提高了纤维素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渗透通量;且随外凝胶浴温度的升高,膜断面出现更多的指状孔结构,外皮层厚度逐渐减小,渗透通量增大,在外凝胶浴温度为65℃时达到29.3L/(m2·h1);采用二甲基亚砜为芯液,膜内侧皮层消失,外皮层变薄,得到含有大量贯通状孔的更明显的非对称结构;油水分离实验中,在不同油质量浓度的原料液条件下,膜组件对油的截留率均可达到98%以上;并对油质量浓度50mg/L的原料液进行了540h操作考察,渗透液含油量小于1mg/L。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2 超星电子图书3.2.1 检索式B.书名=纤维素 * 主题词=溶解3.2.2 检索步骤与结果用检索式B进行检索,命中2条结果:[3]【书名】药剂学基础【作者】张强主编【摘要】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基础培训教材药学类:本教材共有5章,包括:“物理化学基础”、“药剂学基础”、“药用高分子基础”、“高等教学基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础”。
【出版】出版日期:2001年03月第1版SS号:11262499[4]【书名】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作者】何国庆主编【摘要】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用:本书介绍了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与酿造中的应用,发酵与酿造工程学基础及主要设备,酒精发酵与酿酒等内容。
【出版】出版日期:2001年12月第1版SS号:111231683.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3.3.1 检索式C.篇名=(纤维素)*(溶解)*(研制+开发) *(标准+技术)D.篇名=(纤维素)*(新型)*主题=(溶解)*(发展)3.3.2 检索步骤与结果(1)用检索式C进行检索,命中564条结果,经过筛选,选择其中10条:[5]【篇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作者】孟淮玉;芮延年;查焱等【摘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讨论了其在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的机理,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出处】环境保护科学. 2008(2):1-3+52【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6]【篇名】机动车尾气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的现状与进展【作者】黄后学;周波;李蕊等【摘要】本文针对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不同污染物成分,概括分析了各自等离子净化的机理,讨论了目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机动车尾气净化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光催化协同等离子体作用的一体式尾气净化技术的发展动向。
【出处】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8(1):29-32【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7]【篇名】纤维素基湿度控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作者】李鑫[1,2] 冯伟洪[1] 卢其明[1] 夏启斌[2]【摘要】以甲基纤维素作为接枝共聚的原料合成纤维素基湿度控制材料,并加入CaCl2和异丙基丙烯酰胺改善其吸放湿性能;通过间歇式吸附/脱附进行吸、放湿动力学实验与恒温脱附实验,采用热重分析(TG-DTA)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改性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材料具有吸湿量较大、易再生和稳定性高的特性,CaCl2改性材料在相对湿度为100%的最大湿容量为1.45 g/g,吸湿平衡时间约160 h;而相对湿度为90%达到湿平衡的样品放湿需约60 h,在80℃恒温烘箱中脱附40%仅需10 min。
加入异丙基丙烯酰胺后材料的放湿速率明显增大,且所有材料在300℃以下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出处】中南大学学报【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8]【篇名】几种纤维素纤维吸湿性能的测试分析【作者】朱进忠苏玉恒毛慧贤严广松【摘要】测试了圣麻纤维、竹浆纤维、普通粘胶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给出了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放湿回归曲线,推导出吸湿及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并分析比了这3种纤维素纤维与竹原纤维、黄麻纤维、亚麻纤维的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圣麻纤维等6种纤维素纤维在吸湿性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微小的差别.【出处】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9]【篇名】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折皱面料的开发【作者】展义臻黄恩波赵雪孙国琴【摘要】纤维素纤维如棉、麻、Lyocell及其与锦、氨的弹力混纺织物等折皱面料自由随意的风格体现了时尚休闲的要求,作为休闲面料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主要介绍了纤维素及其混纺折皱面料的加工工艺,性能与应用.【出处】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10]【篇名】新一代纤维素纤维--云竹纤维【作者】朱静芳殷庆永Zhu Jingfang Yin Qingyong【摘要】介绍了云竹纤维的加工工艺、纺织特性、产品开发和发展前景.云竹纤维是以天然竹子为纤维浆粕原料用粘胶纺丝方法制得的纤维,是一种具有良好纺织性能的绿色环保产品.【出处】产业用纺织品【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11]【篇名】一株产低温纤维素酶细菌的初步分析【作者】侯进慧孙会刚郑宝刚田力蔡侃【摘要】从农田、农产品果实表面获得的多株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T34,使用PCR方法克隆到长度为1419bp的16SrDNA序列。
提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库中,序列号是:FJ79622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序列,将该菌分类为Bacillus sp.。
分析其产酶条件,发现其在20℃时产酶活性最高。
【出处】《生物学通报》【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12]【篇名】用纤维素废弃物生产酒精华东理工大学成功开发再生能源【作者】金兆元【摘要】华东理工大学利用我国丰富的废弃农作物秸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以及城市垃圾中的废弃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在国内首先建成由纤维废弃物生产酒精的示范工程.【出处】上海节能【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
[13]【篇名】饲料生物技术在纤维素开发利用中的应用【作者】刘晓勤【摘要】本文从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影响纤维素酶作用的因素、纤维素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饲料生物技术在纤维素开发利用中的应用.【出处】畜牧市场【原文】该数据库提供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