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专业课篇)摘要:考名校的一大门槛就是专业课,尤其对于跨专业的考生。
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作为一个工科性很强的专业,却迎来了一位美女学霸,一起来看看她的复习经历。
专业课是考同济的一大拦路虎,不仅因为它比较难,还因为它要考两门: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在用时上相当于比别人多考了一门,所以绝不能像考其他学校那样9月份才开始专业课。
我是7月10日实习回来就开始买专业课的书,最先买那三本教材:《结构力学》上下册和《材料力学》,我当时还不知道宋子康的《材料力学》已经绝版,在网上各种搜,就只看到淘宝上面有复印的卖,不甘心,就没有买。
一个月后学长告诉我,其实可以用航天航空研究部编的那本,我才又去买。
大家去买的时候要注意了,两个版本封面都一样,价钱相对贵一点的才是我们专业用的书!7月13日当当网买的结构力学教材到货,我接着去网上下载了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打印出来,于7月15日正式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我还在官网上面下载了专业课考试大纲(这个必须有,每年的变化都不太大,到时候16年的如果还没有出你们就用15年的先应应急),知道专业课不考选择填空题,也不考简答题,只考计算题,一道15分左右,有十来道题。
这样就心里有数了,很多教材里面的概念重在理解,不必一字不差去记忆浪费时间。
先看的是结构力学,教材知识点梳理回顾,例题看懂理解透,着手写课后习题,考纲要求的内容相关的每一道题都不放过,朱慈勉那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质量非常高,历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再怎么变化,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你吃透了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就不用怕它!结构力学重点在上册,特别是"作弯矩图","作影响线","位移法","力法"这四块,一定要吃透,必考一道大题的;下册的重点是"结构动力学","矩阵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是选考的内容,可以考前再看,到时能搞定最好,搞不定到考场上就选择做材料力学的题目。
从时间分配上,上册占三分之二的时间,所以搞定了上册,整个人自信心上来,乘胜追击,下册容易搞定。
对了,朱慈勉的下册有两块比较有特色的内容"超静定结构影响线"和"概念分析",这两块是同济历年考题的特色,务必在基础打牢的基础上,把它们也吃透。
我觉得"概念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它也是作为一个土木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学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的。
结构力学教材上册大概要一个多月将近40天的样子搞定,然后就开始写于玲玲《结构力学》这本辅导书,一开始我把上面的每一道例题习题都写,写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突然发现时间明显不够用,照这种速度,到考试那天才能写完,哪还有时间写历年真题和看其他辅导书了呢?于是又开始想对策,我把于玲玲整本书大致看了一遍,发现它的特点是收罗了很多土木比较牛的学校历年的考题作为例题来讲解,每一个学校考点的侧重不同,所以我就开始对正本书的题目进行筛选:天津大学,西南交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题目尽量都做,同济的不用说都要做,其他学校的看情况,题型跟同济的相近就写,不同就跳过,这样一来,题量上就削减了一小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节约了时间,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说真的于玲玲上面有很多同济的历年真题讲解,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同济的题目的质量之高。
去年有几个考别的学校的研友在做于玲玲的题目就跟我抱怨,说只要是同济的题,就比别的学校的"傲娇"些,难些!07年那道"位移法"的题,涉及到"牵连位移",叹为观止!我觉得那道题是这么些年来,同济乃至全国出的"位移法"的题目难度的上限了吧!大概花了一个月,把于玲玲里面上册的内容搞定之后,结构力学的任务完成得较多,开始担心材料力学了,只好把结构力学下册先放一放,开始看材料力学的教材,用的正是航天航空研究部编写的那本,一样,也是先看知识点,再做例题,再做每章后面的习题。
材料力学比结构力学好学多了,除了计算得复杂一点,根本没有难度,而且历年试卷上面考到的材料力学题目很常规,都是那么几道:扭转(一次超静定),超静定杆件拉压计算,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压弯扭组合计算。
"能量法"和"压杆稳定"是选做题,一般比结构力学的"弯矩分配法"或"矩阵位移法"简单,所以我们一起备考考同济的都商量考试的时候选做材料力学的题目。
复习的时候,重点对待这几块,就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光做课后习题不行的,这时候,顾志荣吴永生编的《材料力学学习方法及解题指导》就该上场了。
这本书有一个缺点,就是弯矩图正负的规定与教材相反,前面结构力学作弯矩图已经养成的习惯,来看这本书会有些怪怪的感觉,需要忽略,别计较这个细节了!顾志荣的这本我没有写完,只是从头到尾看完了,很后悔。
这本书是对材料力学复习产生质的飞跃的一个关键,必须认真对待。
把材料力学搞完,距离考试就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候我又放下材料力学开始看结构力学下册教材,并同时把于玲玲上面的关于下册的内容搞定。
前文说过,下册的重点是"结构动力学",这部分每年必单独出一道大题,搞定了这部分我就放心了。
至于"弯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内容又多又杂,出题者只要设一个障碍我们就会栽,运气不好可能还失掉全部得分。
所以这部分只是把概念搞清楚,会做常规的题就OK了,不必钻牛角尖自讨苦吃。
这里补充两点:一、结构力学上册的位移法里面有一种"剪力静定杆"是同济真题爱考的地方;二、上册里面关于"拱"的部分可以不看,从来没有考过!然后我就开始"查漏补缺"的环节,随机挑选徐新济的"结构力学解题指导"上面的题目来写,并一边开始着手写历年真题,真题是01年到13年的,除了13年的是回忆版,其他的都还好,里面似乎有几套没有答案,也没关系,我们有几十个考同济的研友,每人做一次,然后大家来对答案,大家做的答案相同的就算做"标准答案"了,做出不相同的结果的题目就拿来讨论,这样一来,真题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虽说13年的真题是回忆版,一点也不会影响我们,原本13年的题目出得略简单,我一个二战的学长很不屑的说,13年的题目出得很没有水准,汗。
不过这话却有道理,不然怎么13年那么多专业课考130+的,这也使得13年的总分400+都不算高分,都有很大的被刷的可能!在07年以前,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分开考的。
我的手里有16套真题,我以每天一套的速度做真题,07年以前的真题就当做练习来做,07-12年的就掐时间写了,3个小时。
每次都刚刚好甚至嫌时间不大够。
模拟题做得还算好,记得离考试只有5天的样子,我写到了12年的真题,12年的真题没有答案。
就约了那个二战的学长一起,用3个小时写12年的题目,各自写,当成一次模拟吧,然后一起对答案订正。
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写完,我比他略差一点,但是我们都没有超过三个小时就写完了。
对答案的时候发现90%的题目我们算出的答案一模一样!算得不一样的题细细检查发现是我粗心或者他粗心算错,但过程也是非常一致!要知道,我们做题的过程完全相互独立,严格按照考试程序把答案写在A5的白纸上。
他应该是第二次做这套题了,但我在此之前没有看过12年的题目。
对完答案之后我们两个都很开心,12年的题目不简单,算是比较常规的题目,当时我们估算我们两个怎么都有135+的得分吧!以这种水平上考场绝对没问题了。
不得不说,自测是检验复习效果最直接也是最好的一种方法.最后我的专业课考了110+,在今年大家考的情况看来,110+算比较理想的分数了。
当然也有考130+的,但是比较少见,今年有很多人都只考了100分上下。
这也使得今年同济专业课的复试线是90分。
今年以前的好几年都是100分。
查成绩那天看到自己专业课只考了110+有点吃惊,因为我觉得我至少能考130以上的,后来又和周围考同济的研友交流,发现大家的专业课都不高,这才平衡了一些。
但还是不相信只考这么一点分,同济出初试成绩之后有一个成绩复查的程序,我就把我要复查专业课的邮件发过去了,可惜到最后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我的卷子是否判错的回信。
专业课是最后一门考试。
前面说过,考试第二天上午我的数学出了状况,考完数学整个人都不好了,欲哭无泪的感觉,甚至在心底都萌生了弃考的念头。
记得考试那天中午依然食不知味,因为有了前一天的教训,硬逼自己咽下半碗米饭,下午是两点开考,吃完饭才十二点过,我们住的地方距离考场有半小时的步行距离,不方便回去午休,考点是我们学校的某个校区,图书馆和自习室都人满为患,我就和一个考场的研友在操场的草地上小憩。
那天太阳很温暖,可毕竟是冬天,风很大,吹起来还是觉得冷。
就那样干躺着,经过两天的折腾与失眠,人实际上很累很累,但就是睡不着,心事太重,心理压力也太大!干躺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没有睡着,也得到了休息。
其实当时心里面想很多事,心里就算屁大点儿事也能让我想来想去想到失眠,也有严重的选择病,遇到要做选择的时候,在A与B之间权衡来权衡去,都能把自己缠死。
那天中午,觉得自己今年完蛋了,铁定考不上同济了,单科不是英语跪就是政治跪,还有可能两个都跪,数学虽然出了状况,但是心里有数,120+还是有的,可惜平白丢了十几分也很憋屈,本来就是靠数学把总分提上去的,这下也没戏了。
整个人很颓丧。
下午两点开考,自己心里想反正是最后一科了,再熬完三个小时就能够彻底解放。
因此在试卷发下来那一刻得到了解脱似的,也不觉得是在考试了,很气定神闲地一道题一道题的写。
摁计算器手也没有抖。
会写的题就赶紧写,卡壳的就暂时跳过,就这么很快进入了状态,等我把会写的题目都写完的时候还有30多分钟。
记得那是还有三道题没有写:一道是需要位移法与力法联合才能解的题,本来以为不会难,就力法呗,结果取了"基本结构"发现还是超静定的,才觉得这道题有难度,过去这么久我也不大记得具体的题目了,反正最后我是把解题的过程,需要列的方程,都写出来了,也用"图乘法"解出了一些系数项,应该能拿一半的分吧;一道是作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这个是某一道题的第二问,当时快没有时间了,我就按照"机动法"来做,之前看了一些同达辅导班的视频,有讲过超静定的影响线的问题,我按照辅导班教的办法,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画了一个图,不知道对不对,从我最后的总分看,这道题估计没有拿到分;还有一道是"结构动力学"的题,这道题我失算了,是一个单自由度的问题,乍一看很容易当成两自由度,我为了赶时间也没有认真看它的图,因为之前训练了太多结构动力学的题目,自己把结构动力学可能出的题目类型进行归类,好像是分成了四类吧,哪一类题目拿到手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已经非常熟练,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嘛,所以我就按照"既定程序"快速计算着,算了十几分钟突然算出其中一个振动频率是一个很接近零的负数,我一下子就懵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赶紧又计算一遍,还是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