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课件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课件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靠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体——物体.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斥力使分子彼此 分离,使分子间有间隙;而引力使分子凝聚,使分子在某 些区域内维持平衡状态.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不一定相等,就出现了只表现为
方法的讲解,如猜想、建立和检验物理模型、数学、观察
等物理学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又如在探究分子动理论时, 包含的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 的间接研究方法.
2.通过复习物理学史,了解人类发现微观粒子和探索 宇宙的过程,强调: (1)两种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的组成; (2)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用 到的科学方法:猜想、建立模型、观察等.
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典例2】(2011·黄石中考)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微观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 间的区别.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很 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我们所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物
引力或斥力的现象.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其中斥力始终变化最大.
扩散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但是我 们看到的只是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并没有直接看到分子的
运动,我们是由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来推断分子在运动 .这里
我们采用了“间接研究”的方法,即通过可以直接感知的 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
间隙. 2.在研究气体分子的运动时,教材本章第二节的实验探究1
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放法是为了排除什么因素的干扰?
提示:可有效排除重力促使物质运动的影响,事实上,单 独(a)种放法也可排除这种干扰.
3.观察教材图所示的实验后,有同学认为铅块被吸住是因
为两个铅块挤压时挤出空气后,在大气压作用而不掉下来
的.这种认识合理吗? 提示:不合理.可以估算由大气压强产生的力,此力要比铅 块的重力小得多.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0.1 nm时,吸引力起主要
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小于0.1 nm时,排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 变得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典例】(2010·广州中考)用如图所 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
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
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 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选填“A”或 “B”)瓶.根据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 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 在温度下_____(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1.从题型上看,本章知识涉及的主要题型有选择、填 空、简答、实验探究等.
2.从命题形式上看
(1)选择题和填空题常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宏观现象与 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出示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比较微观粒子与宏观物 体的尺度也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复习微观结构和宇宙时,应注重对其中的科学研究
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答案:质子 负 电子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的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3)分子的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温度越高,分子来自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有间隙.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 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 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 态.
4.质子、中子的质量差不多,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
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探究原子的组成时,科学家运用了物理模
型法.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扩散现象的理解.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 气的密度大,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 气体的瓶子应放在下面即B瓶.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答案:B

红棕色变淡的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误区:混淆分子和宏观物体 【典例】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烟雾弥漫 C.香气扑鼻 【易错答案】A、B、D B.雪花飞舞 D.尘土飞扬
(3)简答题主要考查利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热现象. (4)实验探究题涉及的主要实验是探究分子动理论的
初步知识.
3.从命题趋势分析,本章知识的重要命题点是: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物体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 (3)宇宙的层次结构.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不能保持物质 的物理性质.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能得到更小的微粒, 但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微 粒组成.
模型是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像、类比等论证提出 的,模型是否正确,需要实验的检验.
【典例1】(2010·广安中考)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_____和中子
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_____电荷的_____绕核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
体都不属于分子,例如细雨、粉笔灰;水和酒精混合后体
积变小,表明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故 A、B、C都不 符合要求.炒菜时,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这是
分子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所以选D.
实验探究:探究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当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总体积比原来各自的体积之和要小;分子之间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