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策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徐惠仁在今年上半年,我们教研室动员和组织我区十五所省级实验小学,开展了研究制定本校学科发展规划的工作和活动,旨在引领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方向,厘清课改思路,基于学生发展和本校实际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从下半年起,我们将在全区各小学全面展开。

本文就学校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基本内容和工作策略作简要阐析。

一、价值与意义这里所说的学科发展规划,不是区域的整体学科发展规划,而是基于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整体发展的各学科发展规划。

不是学校制定、教师实施的规划,而是学校组织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和共同的行动计划,渗透着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景。

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而是从课程改革发展的视野,对本学科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

组织教师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学科发展规划,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教师主动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有效抓手。

首先,有利于引领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确立课程意识,一是要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来统率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学科评价等各项工作,以课程目标来指导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

这几年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课程改革,推动了广大学校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

但是,课程意识淡薄,就教材论教材,就课堂论课堂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教学过程中无视教育改革方向和课程整体目标,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着眼考试讲讲练练。

可以说,以知识为中心,以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尚未根本改变,而是出现了新课程名义下的本本主义、程式主义、形式主义。

确立课程意识,二是要全面落实课改目标,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不只是教学改革,而是有着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但同时还包括课外学习、评价反思等多个环节和要素。

只有整体规划,全面推进,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也才能促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卓见成效。

多年来,人们的研究和改革聚焦课堂,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又往往单兵独进,轻视其他方面、其他环节的改革和创新,使得课程改革难有大的突破,教学效益难有大的提高,虽然使用的是新课程,但学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面貌依旧。

组织教师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的最重要的目标与价值,就是要引领教师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增强课程意识,把握课改方向,对本学科的课程改革进行宏观思考,整体谋划。

就是要引领教师超越狭隘的学科教学思维,从宽广的课程视野来研究和革新学科教学。

从而在新的平台上加快教学创新,全面提高学科发展水平。

其次,有利于引领教师培育学科特色,发展专业特长。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要努力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今后的主动发展、自主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校开发特色课程,教师培育学科特色、发展专业特长,既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品位的重要途径。

自课程改革以来,不少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创建特色教育,为学生拓展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

但是,学科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培育学科特色尚未引起重视。

许多教师还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忙于应对各种检测评价的考试辅导。

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教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本校现实基础,对本学科课程改革、教学创新进行全面部署,同时选择一到两个学习领域,或某个教学环节、某种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本校本学科的特色项目,或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这过程中,也必然促使部分教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再次,有利于引领教师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自启动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建立起基于学校的、面向全体教师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对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走进新课堂起了较大促进作用。

但是,目前校本研修在丰富内容,提高水平上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就我区情况来看,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明确的主导思想,缺乏具体的目标和研修重点,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学研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不少是为活动而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特别是一些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的目标定位比较低,不是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来规划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而是偏重于提高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质量开展教研活动。

许多教师尚未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体,既缺乏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也缺乏主动发展的文化环境,往往是在学校指令下完成任务式地开展学习与研究。

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不是几个人撰写一篇文稿,而是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教学实践、由本学科全体教师合作开展的一个学习研究过程。

一方面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入研读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在这基础上共同规划本学科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的目标与措施,共同落实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和行动计划。

因此,这一过程能够把宏观统率与细节研究结合起来,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创造性,提高校本研修的水平和品位。

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主体能力,引领全体教师在推进学科建设、培育学科特色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二、内容与框架学科发展规划,不是学科教学年度计划,而是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学科3~5年内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既包括学科建设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又包括达成目标的行动措施。

我们考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是:XXX小(中)学XX学科发展规划一、课程理念二、现实基础三、发展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学业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四、推进措施五、实施计划◆课程理念。

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确定本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措施,必须坚持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为指导。

因此,要在深入研读课程理论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描述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要求,并进而提出本校实施这一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如我区横林实验小学的语文学科发展规划提出了“生活语文、文化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作为本校语文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追求。

◆现实基础。

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既要坚持“三个面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又要立足学校现实基础,服务学校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具有现实的需要、现实的条件而切实可行,才能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动而使各项目标逐步实现。

立足学校的现实基础,一是要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学校的发展目标,使学科建设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持。

二是要依据学校的师资、设施、环境等现实条件,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可以创造的客观条件。

三是要依据学校和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已有的成果与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验和问题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经验是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基础,问题则往往是新的增长点。

◆发展目标。

这是规划的重点部分,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学科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相关的行动策略。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科发展目标就主要包括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学业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目标。

课程实施。

主要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国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要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等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对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检测评价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确立本学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具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要选择教学过程的一些要素或环节,作为研究和革新的重点,争取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形成本校本学科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课程开发。

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各学科的课程开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国本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生活,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调整,以利于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二是依托本学科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拓宽学习领域,培育个性特长。

三是根据学校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本学科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本学科的特色项目,同时也是为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支持。

资源建设。

提高教学效益、拓展学习领域、创建学科特色以及开展教研活动等,都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因此,要把开发课程资源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对本学科相关的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进行分析梳理,然后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开发重点,拟定行动措施。

现在一些学校建立学科网页、学科课程资源库、学科实践活动基地、学生学习日志、学生错题集等等,都是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业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本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相组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这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学科发展规划中,要对学习评价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描述。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而教师专业水平又只有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在认真分析本学科教师力量配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确定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目标。

这部分目标,既要有指向全体教师的目标,又要有分层推进、激励主动发展的目标,既要有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又要有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目标。

同时,要动员一些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确立培育专业特长或教学特色的目标。

◆推进措施。

确定各方面发展目标后,还必须选择相应的、可采取的推进措施。

如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校本研修活动机制、改善教学设施设备、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等。

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规划,教师是主体,教研组、备课组是主要的组织形式,但关键还要学校采取切实措施来推进。

学校必须加强引领和管理,必须为教师实施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必须重视对各学科实施发展规划的评价与激励。

◆实施计划。

学科发展规划,确定的是2-3年或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还必须制定分阶段的行动计划,列出达成目标的时间表。

可以以学期为一个阶段,确定各个学期学习、研究、行动的重点目标和主要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