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CDE)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B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2.民粹主义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在历史极黑暗的时刻,当“人的智慧和精神潜能被缩小到了最简单化的形式,到了只为最后一片能糊口的面包而斗争时,人就会丧失自己的个体性”,成为群氓。
这时他们会产生对“英雄”的渴望。
而“英雄”就会依从自己的或善或恶的本性,带领群氓从善或从恶。
他的这一观点(BCD)A.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B.认为英雄人物能够对社会历史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认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不起积极作用D.是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6.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7.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8.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二、单选题9.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正确答案:D,10.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A.使用价值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确答案:D,11.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正确答案:A,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正确答案:A,13.下列关于绝对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B.绝对真理就是不包含相对性的真理C.绝对真理就是真理具有绝对性D.绝对真理就是指真理标准的唯一性正确答案:C,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着A.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D.认识与真理的统一正确答案:C,15.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D,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必要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正确答案:D,1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确答案:B,18.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交换时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的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供求关系D.自然属性正确答案:B,1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正确答案:B,20.“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的优点就是缺点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正确答案:A,2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正确答案:D,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正确答案:B,23.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这说明A.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曲折的B.历史发展规律盲目地起作用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正确答案:C,2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正确答案:B,2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合作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结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正确答案:B,2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正确答案:B,27.宋朝陈模说:“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其所学甚大。
”陈模的观点,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A.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C.关于一切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原理D.关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正确答案:B,28.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标准答案:C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29.哲学基本问题是:()标准答案:A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3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标准答案:D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D.世界是统一的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标准答案:B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3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标准答案:D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B.它有相对独立性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标准答案:D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3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标准答案:D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3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标准答案:B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3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近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可见,慧能认为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正确答案:D,37.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标准答案: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3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标准答案:C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的农民阶级的解放B.致力于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C.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致力于实现每个人的绝对自由3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标准答案:B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40.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标准答案:C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4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标准答案: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2.唯物史观和(D)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A.阶级斗争学说B.政党理论C.政治经济学D.剩余价值学说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A.国有企业的存在B.国家私共有的垄断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正确答案:D,4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正确答案:B,4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中所包含的哲理是A.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矛盾和事物是不可分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正确答案:A,4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标准答案:D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三、多选题4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标准答案:ABC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48.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0分)A.必须从实际出发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一次可以完成D.必须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答案:ABD,49.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