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笔记:
一、优化处理的概念
•定义:优化处理(Enhancement and Treatment of Gemstone)是指除切磨和抛光以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或特殊现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

•优化处理可进一步划分为优化(Enhancement)和处理(Treatment)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

市场上不予声明当做天然宝石出售。

•常见:热处理、漂白、浸蜡(除绿松石)、浸无色油、染色(玉髓玛瑙)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染色处理、辐照处理、表面扩散处理等。

属于处理的宝石在市场出售时,必须声明其经过人工处理的真实性。

•常见:染色、漂白(翡翠)、浸有色油、浸蜡(绿松石)、充填(玻璃、塑料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辐照、扩散、覆膜、高温高压处理等
一、热处理
• 1.原理:
•热处理是通过高温条件下改变色素离子的含量和价态,调整晶体内部结构,消除部分内含物等内部缺陷,来改变宝石的颜色和透明度。

•经常通过产生氧化或还原环境以增强稳定效果。

• 2.作用:
①改色
②产生星光
③去除丝光,提高宝石的透明度和净度
④诱发裂隙,产生晕彩
⑤对辐照处理所产生的不必要色心加以去除
⑥净化
鉴别:
①放大观察:内部包体熔化、晶体圆化,周围裂隙发育
②颜色出现不均匀的扩散晕或色块。

③光谱: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台式分光镜下观察,缺失450nm吸收带,
④荧光: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显示弱的淡绿色或淡蓝色荧光。

⑤已切磨好的样品表面会产生一些凹凸不平的麻坑。

为了消除麻坑而进行的第二次抛
光时,常出现双腰棱、多面腰棱现象。

二、表面扩散处理
方法:在一定的温度下,将磨好的刻面或弧面宝石放入同种物质的粉末中,并加入致色元素,这些元素可向宝石内扩散,以改进宝石的颜色或增加光学效应。

•用Cr做致色剂时可产生红色扩散层;
•用Fe、Ti做致色剂时可产生蓝色扩散层;用Cr、Ni做致色剂可产生橙黄色扩散层。

2、举例:红宝石、蓝宝石的表面扩散
3、鉴别:
①颜色不均匀,集中于腰、棱及裂隙处;
②由于再次抛光,出现多面腰棱
③由于高温焙烧引起的局部熔融,表面可见到麻坑;
④可能出现异常的吸收光谱、二色性或荧光色(如:某些表面扩散处理的蓝宝石在短
波紫外下可有白垩状蓝色或绿色荧光而另一些样品在长波紫外光下可有蓝色、绿色甚至于橙色荧光)。

⑤将样品浸入到二碘甲烷或其他浸液中,肉眼或放大观察它的外观,具有扩散处理宝
石的典型特征——具有明显清晰的轮廓。

⑥表面扩散处理的红宝石具有异常折射率,折射率值最高可以达到1.80。

三、染色处理
1.原理方法:
使有色物质渗入宝石裂隙或颗粒之间,以达到产生颜色、增强颜色或改善颜色均匀性为目的。

•适用于颜色浅淡、价值低的宝石、通常结构疏松多孔或含有相当多的裂纹、裂隙,从而颜料可以渗透进去
2.举例:
•染色石英岩
•染色岫玉(仿鸡血石)
•染色翡翠(C货)
3、鉴别
①放大观察:颜色集中在宝石的微裂隙和多晶质宝石的颗粒之间。

如:染色石英有丝
瓜瓤状结构
②光谱:被染色矿物和未染色矿物的吸收光谱有异。

如:染色翡翠,在红区中央有条模
糊吸收带
①荧光观察:染色后的宝石,紫外光下颜色分布不均
②丙酮检测:用蘸有丙酮的棉球擦拭,棉球会被污染。

四、辐照处理
1.原理方法:
用原子微粒辐射和放射性物质辐照,使晶体结构产生缺陷,造成着色中心,使宝石产生颜色。

主要辐射源:
a)R射线
b)各种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和质子
c)核反应堆产生的中子辐射
2.举例:
•钻石——>粉红、黄、绿、蓝等
•无色托帕石——>褐色——>蓝色(稳定)
3.鉴定
①颜色分布的不均匀性,色带分布与宝石形态相关。

如:伞状效应
②高灵敏的闪烁计数器测残余放射性
③宝石吸收光谱有变化,如钻石
五、充填处理
1.方法:
用油、人造树脂、玻璃或其它聚合物等硬质材料充填和掩盖结构疏松的宝石表面的裂隙、孔洞、增加其透明度和耐久性的方法。

2、实例:
•钻石的玻璃充填
•红宝石的玻璃充填
•祖母绿的环氧树脂充填
3、鉴别:
①放大观察:未充满现象,收缩坑,流动构造、气泡
②充填部位和其它部位在光泽上的差异
③被充填的裂隙有异常的闪光:如钻石的紫红色闪光
④荧光:裂隙有荧光,或显示与其它部位不一样的荧光
⑤电子探针:可以检测出充填物的成分
六、表面处理
1.原理:
采用简单的不改变宝石基本属性的手段,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善其质量的一类物理修饰法,能增强宝石亮度、改进颜色或光学效应。

包括:
•涂色
•镀膜
•贴箔(箔衬)
(一)、涂色
1.方法:
•在宝石表面涂上一层颜色,以改变宝石的体色,只限于亭部、腰棱、弧面型宝石的底部
2.举例:
•无色绿柱石◊绿色
•白欧泊底部◊黑色
3. 鉴别:擦拭;刻划;放大检查
(二)、镀膜
1.方法:
在宝石表面涂一层反射膜或有色膜
2.举例:
•翡翠镀膜
•托帕石镀膜
3.鉴别:
刻划;涂层剥落,显示斑驳色;放大检查,可见晕彩、气泡;擦拭;光谱
(三)、贴箔
1.方法:
将有色箔/玻璃镜片衬于宝石底部,并且包镶,使宝石颜色变好,亮度增加
2.举例:
钻石底部衬镜片
3.鉴别:
放大检查、箔片会起皱
七、激光打孔
1.方法:
激光烧蚀钻石,形成达到暗色包体的开放性孔道,再经酸洗溶蚀暗色包体,提高钻石的表现净度。

2.举例:
钻石的激光打孔
3.鉴定
①激光孔和通道
②熔蚀的空洞
八、拼合处理
1.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宝石材料用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而制成宝石成品称为拼合处理。

2. 意义
①节省原材料
②利用天然宝石的特点
③提高仿制宝石的模仿力
3.品种
(1).二层拼合石(二层石)
例如:石榴石和玻璃的二层石
鉴别:红环效应:将宝石倒扣,在围绕腰棱部位能看到一圈红色环
(2)三层拼合石
例如:欧泊的三层拼合石
4.鉴定
①放大观察:拼合面及拼合面上的气泡
②侵入水中,侧面可见层状构造
③拼合面上下的颜色、光泽、硬度和折射率的差异
④不同材料拼合,其内含物有很大的差异:如上层玻璃中的气泡,下层红宝石中的晶
体包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