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汇报110330精品PPT课件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汇报110330精品PPT课件
6)个别功能区存在信息错漏现象。
修编
背景 修编的必要性
1)是保障供水安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通过功能区划推进供水、排水河道的相对分离,有利于从根本上提
高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协调陆域主体功能与水环境功能的关系,有利于从 区域流域整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2)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需要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 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10)对不确பைடு நூலகம்性较大的调整需求,应单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慎重论证。
3)对环境敏感性较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污水处理规划又确实需要排水的河段, 经论证不影响邻近环境功能区达标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水质目标=》如县城以 上城镇河段一般放宽为III类,以配合污水处理规划实施;但对可能影响下游功能 区达标的调整,总体上按Ⅲ类功能区管理,按Ⅱ类水质标准的环境容量控制排放 总量,既解决排水出路问题,又不影响下游水质达标。
修编
背景 现行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达不到饮用水源水质要求:如鸡鸦水道 等为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目标却为III类。
2)部分水体环境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原定水质目标已不适宜:如 有些水体已无饮用功能,水质严重超标,继续按水源地要求进行保护 已无可能也无必要;又如大部分县城河段均有排水功能,与II类水质 要求有矛盾。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生了重大改变,部分陆域主体功能与水域环 境功能不协调:如有些区域规划为重点发展区,而水域保护目标为II 类,无排水出路。
4)部分相邻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不协调:如有些河段即使不排污, 也无法使流进来的水质提高一个类别;而另一些河段干流水质为II类, 支流却全为III类。
5)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在一定时期内无达标可能性。
4)对水质现状严重超标而环境功能要求又不能降低的河段,维持较严格的水质保 护目标,制定分期达标方案,对氨氮等可控性较差的水质指标实行数值管理=>既 解决了近期达标可行性问题,又维持了上、下游区划目标的协调性。
5)为避免管理真空,以不影响相邻功能区达标为原则补充划定了部分水体的环境 功能。
修编
原则 修编的主要原则
修编
成果 修编总体情况
涉及优化调整的239个功能区分为四大类: 1)第一大类是原基础信息有错漏或改变,需修改完善
的功能区共157个;
2)第二大类是水质目标不变,但需制定分期达标方案 的功能区,共19个;
3)第三大类是环境功能或目标发生变化的功能区,共 31个;
4)第四大类是补充划分的功能区(32个)。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汇报提要
2011年3月30日
汇报提要
1、修编背景 2、修编原则 3、修编成果 4、保护措施和要求
修编
背景 功能区划的作用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作用: 正确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 正确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前提; 是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要求;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的基础; 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依据; 促进供排水格局优化; 引导产业规划和布局。
修编 第二大类:水质目标不变但需分阶段达标 成果 的功能区
按照原则4,在《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 水质达标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深圳龙岗河、坪山 河、茅洲河(燕川-入海口)、观澜河,惠州横岭水、 稿树下水,东莞石马河、道滘水道、东江南支流、松 木山水,肇庆四会绥江段,佛山罗行河、高明河、杨 梅河、佛山水道,江门天沙河、江门水道、礼乐河, 茂名小东江等19个功能区制订了阶段达标计划。
修编
成果 第一大类:信息更新的功能区
依据省政府、省人大的相关文件,对梅州梅江 干流、河源鹤市河、潮州北溪、惠州沙河,广 州西福河、金坑水、三枝香水道、流溪河、金 坑水库、和龙水库、黄龙带水库,中山古镇水 道,珠海前山河水道、佛山潭州水道、清远青 塘水、同灌水,肇庆独水河、龙王庙水库、金 林水库,韶关高坪水库等112个河段、45个水 库共157个功能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完善更新。
修编
成果 修编总体情况
共划定功能区1344个,其中河流870个,湖库474个。
对各地级及以上市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的306个功能区(其中239条河 流和67个水库)进行了分析,采纳146条修改建议,部分采纳39条,其 余121条建议未被采纳。未被采纳的主要原因是建议涉及对饮用水源水 体调整功能或者降低目标要求,以及部分跨地级市水体,应当进行专 题论证。
修编
背景 现行方案简述
由省政府于1999年以 试行的方式颁布,将 省内地表水体划分为 1293个功能区,包括 集雨面积大于100km2 的河流、所有大中型 水库以及重要的小河 流和小型水库
u。
其中I~II类功能区897个, 占69.3%;Ⅲ类功能区 364个,占28.2;IV类功 能区32个,占2.5;没有 划分V类功能区。
上述两个规划均从促进发展、有效保护的角度对部分河段提出了目 标和功能的调整要求。 3)是实施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的需要
该条例对科学确定跨行政区域河流水质保护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 4)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的需要
2005年省政府向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汇报时,特别提出要“修编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在2006年全省环保工作会议 上,省领导明确要求对试行方案进行优化修订。
对157个(其中112条河流和45个水库)功能区更新了信息,增加补充 了32个功能区(其中18条河流和14个水库);对19个水质现状不达标 的功能区制定了阶段达标计划;对31个功能区调整了使用功能或水质 保护目标(其中30条河流和1个水库)。涉及论证的功能区总数为330 个,进行修订的有239个,占现行方案功能区总数的18.5%。
修编
原则 修编的主要原则
1)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重要饮用水源河流的干流 河段保护目标原则上不低于水源水质要求=》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饮用水 源河流的干流必须维持II类
2)水质目标原则上不低于水质现状=》为保障干流的水质目标,大部分支流必须 维持现状的II类水平,不允许大面积降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