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巡逻员小故事

社区巡逻员小故事

社区巡逻员小故事【篇一:社区巡逻员小故事】本报记者赵影“我把一处单元楼门关上,发现门坏了。

单元门是安全的一道屏障,如果物业工作人员在场,记录一下,把损坏的门修一修也好。

”作为紫金园社区“治安巡逻战队”的一员,冯小秋用日志的方式记录下参与的社区夜巡活动。

记者了解到,由30多名业主组成的紫金园社区夜间巡逻队成立只有几个月时间,但队员坚持夜巡,有时还积极调解小区纠纷。

“我们自愿巡逻,期望邻里互相守望,使小区邻里间更亲密。

”社区主任谭兆华表示,起初,有几名阿姨每晚跳完广场舞,就穿上社区提供的蓝色马甲,在小区查看。

经过一段时间,夜巡队伍逐渐壮大,有干部、医生、家庭主妇、个体户……他们穿上由派出所提供的红色马甲,每日排班,在小区巡视。

随着入住率提高,常有业主将车停放在绿化带或将电动车停在楼道间。

队员小李表示,经过一段时间“提示”,这种现象有所好转,给巡逻队员带来了信心。

成立夜巡队前,紫金园已有巡逻队。

但参与者多是退休人员。

另外,日间巡逻的力量不能很好服务1410户居民,今年夏季,开始招募夜间巡逻志愿者。

“我们发布了红谷滩治安志愿者的招募令,第一周就有20多人报名。

”红角洲派出所社区民警俞益兵表示,派出所为志愿者配备了“三红一电”:红帽子、红袖章、红马甲和手电筒,民警还到社区进行座谈和示范性教学。

据俞益兵介绍,由于入住率、入住时间等原因,义务巡逻队在各小区开展进度不一样。

据了解,红谷滩有部分小区已开展社区志愿者义务巡逻工作。

虽会出现由于人口流动、工作特殊性及照顾家庭等因素,巡逻队员并不固定,但常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篇二:社区巡逻员小故事】□记者梁波文/图盐边县桐子林镇城南社区,人口多,企业、商铺多,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大,居民结构以下岗工人和老县城搬迁居民为主……就是这样一个小区,在近年来的平安盐边创建中,成为全县仅有的两个平安社区示范点之一。

城南社区有0.8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475人、流动人口1100人和84家机关、单位、企业、商家,长期保持“零重大恶性案件”、“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零群体性突发事件”、“零集体越级上访”,辖区内刑事、治安案件整体水平保持下降状态,居民群众治安满意率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城南社区靠什么取得上述成绩?记者近日来到城南社区,了解到几个小故事,才把谜底揭开。

该社区建设平安社区的要诀是:以小见大,长期治理,健全机制,全员参与。

社区里闪烁的警务自行车带着红袖标、穿着正规的保安服、骑着随时闪烁警灯的警务自行车,巡街查巷,这是城南社区保安吕晓阳的全部装备和工作内容。

4月21日上午,吕晓阳骑着警务自行车来到了城南社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里。

尽管他笑容满面地不断和熟识的社区居民打着招呼,但检查到一个商铺里有违规搭设电路线的情况时,他马上毫不留情地要求店主整改,直到符合规定才离开。

“这样的巡逻检查,我们社区天天都在进行,尤其是从去年底配置了两台警务自行车后,巡逻的密集度就更大了。

”吕晓阳告诉记者,在社区的值班日志上,每天都有日记。

记者来到城南社区居委会,确实看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其中2015年12月9日的日记上这样写道:12月9日晚,社区巡逻队骑着崭新的治安巡逻自行车,并佩戴巡逻袖章。

按照规划路线在各网格内进行治安巡逻。

警务自行车巡逻主要负责对各网格小区、小巷进行细致的巡逻,维护社区安全和稳定。

居民只要有事需要帮助,都可以找巡逻队员。

家住月潭小区的董女士说:“有了巡逻队每天来小区转转,我们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平安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记者了解到,在城南社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已经形成了一股合力,以盐边县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城南社区警务室为主导,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大力整合了辅警、治安协管员、企业保安、社区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近500人,结合形势需要及时调整防控力量布局,真正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形成社会治安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30岁的雷勇,是新城派出所城南社区片区民警,最近这段时间,他正在忙着进行社区“一标三实”的数据录入。

对于城南社区的治安,雷勇很自信地告诉记者:“社区很给力,对我们的工作帮助非常大,现在我们基本上有针对性地对移民广场、民族中学对面的工会滑冰场等治安问题易发点位进行24小时巡逻监控。

”社区里的共创共建“连环扣”4月22日上午,城南社区居委会的周五例会如期举行,片区民警雷勇按时到会,因为每周的这天,还是社区的警务议事会。

“平安社区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那么我们的工作机制也要形成系统,要一环扣一环,比如每周五的例会和警务议事会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工作推动的重要支撑点。

”城南社区党总支书记麦斌如是对记者说。

作为平安社区示范点,城南社区构建起了严密的组织体系,由桐子林镇党委分管领导挂点指导,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社区警务室警长、治保会主任、出租屋管理工作站站长担任副组长的平安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整合了社区警务室、治安协防队、出租屋管理员,以及共建企业、学校、共青团、妇联、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的组织合力。

设立了由综治、计生、民政、社区服务、劳动保障等岗位组成,并实行联合办公的综治维稳工作站,形成各个职能岗位一个场所办公、各类矛盾一个口子受理、化解工作一个流程开展、各项工作一个目标统领的平安创建工作体系,实施“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取得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为有效维护社区平安稳定,城南社区还创新性地建立24小时信访渠道,设置一部24小时信访专用热线电话,居民群众的切身问题全天24小时电话咨询投诉都有人应答;设置“居民意见箱”、“民意箱”方便居民来信来访;建立“民意沟通员制度”,由社区两委班子、治保主任和综治专干定期上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群众心声烦恼有处诉,有人答,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制作“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公示牌”,在每个居民小组醒目的地方,将24小时接访热线电话号码告知居民,建立对群众所思所想反映敏捷的信访触角;设立社区事务公开栏,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诉求和来访事项的处理结果及时公布。

城南社区7个居民小组,86名楼栋长,形成了紧密的网格体系,把综治维稳和便民服务两大职能向网格延伸,有效利用社区各类宣传设施与平台,在辖区广泛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建立社区短信群发平台,及时向居民通报治安形势,宣传防范知识。

同时,社区还打造了平安议事“三级”平台,以片区形式,召集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楼长、志愿者进行平安议事,了解最基层群众的平安需求;以物业小区形式,召集物业负责人、保安队长、保安代表进行平安议事,了解物业小区创建平安的困难,指出存在问题,交流优良经验;以辖区企业形式,邀请街综治办、各企业代表、派出所进行平安交流,通报辖区综治维稳情况,了解企业的诉求,查摆存在隐患,推广创建经验,营造共创共建共赢的氛围。

【篇三:社区巡逻员小故事】田心新时期,我们的工作岗位有了新名称——社区工作者。

在2002年以前,我们所称呼的“社区居委”还没有成立,当时还叫“管理区”,里边的工作人员都被街坊们唤作“街伯”,顾名思义,我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或者居民的家中开展工作,看看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问问阿叔阿姨们生活有没有遇到困难、巡查周边的治安安全隐患、挨家挨户收取清洁费、帮助居民楼集资修理下水道等等。

渐渐地,我们与居民的距离走得很近,只要你说出辖区内任意一个居民的姓名,我们都能告诉你该居民住哪条街哪条巷多少号。

也许因为是日常工作的习惯,任何时候碰见一些不认识的居民都会微笑着主动打招呼,甚至下班后经过某独居老人的家也会不经意地停下脚步,聊上几句,叮嘱他们冬天多添衣保暖,下雨天小心出行,好好保重身体、有困难找居委等等。

有的人认为我们的工作都是在做不起眼的“小事”,就像家中的柴米油盐,更甚者认为是婆婆妈妈,天天绕着老人、师奶转。

但其实,如果你在社区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小事”不小,社区居委在百姓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居民都说:社区居委忧我们所忧,乐我们所乐。

”社区居委里面的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居民提供最便捷、最优质、最满意的服务。

遇上故意刁难或者对社区工作不理解的居民时,我们都是以身作则、以理服人。

记得有一件关于收取居民清洁费的小事,辖区内某一住户陈生近两年的清洁费尚未缴交,每次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都吃闭门羹。

一天下午,卫生主任云姐又一次来到陈生家门口,刚好碰见陈生出门,云姐非常有礼貌地上前解释,并要求住户缴纳清洁费。

这时,陈生落下一句:“请你今晚八点钟再来吧,我有事,赶时间。

”便匆忙地走下了楼梯。

在晚上八点,云姐打着手电筒,如时出现在陈生家门前。

陈太太听到敲门声,便开了门。

云姐也耐心地跟陈太太说了缴纳清洁费的事和陈生让她上门收。

但陈太太回答:“我先生不在家,没法确认事情的真假,需要等先生回来再商量。

”云姐柔声说:“能够打个电话给陈生,让他确认一下?”陈太太走进屋里,打通了先生的电话后答复云姐:“你明天中午一点半再来一次吧。

”话音刚落,门也关上了。

云姐也只好第二天中午一点半再一次来到陈生家里。

这次,陈生在家了,正当云姐要告知来意时,陈生便先开口说:“阿姐,你不用多说了,我上午下班太匆忙了,忘了到银行取钱,家里的现金也不够,没办法给你。

”云姐仍然用缓慢的语调问:“请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准备好了,我再来一趟吧。

”陈生思索了一会儿,答道:“明天早上七点半吧。

你记得准时来,过了时间,我家里人都上班去了。

”云姐用平常的语气答:“那我们约好了,明天早上再来打扰了。

”又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云姐也准时来到了陈生家,轻轻地敲了几下门。

陈生开门了,很惊讶道:“阿姐,这么早呀。

”云姐也很有礼貌地说:“早呀,陈生,我们约好了今天上门来收清洁费的,去年和今年的一共240元。

”这时,陈生又开始支吾了:“阿姐,为区区一户清洁费,走了几趟,有必要吗?”云姐开始意识到陈生的几次推脱必有原因,便问:“陈生,是不是我们有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呢?”陈生说:“阿姐,看你跑了几趟就不耍你了,等一下你让居委的黄书记过来,我亲自交给她。

”云姐也只好回到居委会向书记汇报了此事后,黄书记和云姐也来到了陈生家里。

陈生便直接指着楼下的下水道,高声说:“书记来了,卫生主任也来了,但你们看,这下水道淤塞了很久都没人管,臭水溢出来,我在家里都闷死了,倒是来了好几回要钱。

”云姐说:“我马上让清洁工过来清理。

”陈生盯着黄书记说:“不用。

既然你是我们的书记,社区里的事情没有管好,就得你来负责。

今天,你给我疏通下水道,我就把清洁费交了。

”黄书记听了,马上拿来了工具,捋起衣袖,弯下要进行疏通。

但有一凹处,工具怎么也伸不进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