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府过程

中国政府过程

亚瑟。

本特利《政府过程:社会压力研究》主要观点:1对政治问题的研究应该以“可观察的事实”和“可观察的行为”为对象2 以集团的概念,作为研究工作和理论表述的基准概念3 政府的原始材料是人的行为和集团4 基本命题是任何政治过程都是数量与数量的平衡过程,是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 一个特定的政府过程,甚至整个社会过程就是一个集团的活动、一种利益的表现、一种压力的行使戴维。

杜鲁门《政府过程:政治利益和公众舆论》主要观点:其基准概念是接近。

他认为利益集团除非“接近”政府,否则他们无法影响决策。

接近变成政治利益集团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其成功与否是利益集团政治地位如何的基本标准。

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主要观点:把政府看做政治体系执行功能的一个层次,并分析了过程文化、政治过程结构、政治交流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功能,并重点分析了决策过程和过程产品问题戴维。

伊斯顿使用了政治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政府:按照一定的规则、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能够行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都是政府大政府:1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2 国家机构的总体和执政党之和A中国为代表,执政党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各方面的工作实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事项直接决策 B 以英美等过为代表,执政党是政府背后的“一体化向心力量”通过其在立法机关的多数地位控制立法、预算和人事任免,通过其再行政机构中工作的党员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C 某些实行一党专政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执政党是国家的唯一合法政党,处于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3 国家机构与宗教领袖集团之和,神权高于政权,宗教领袖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政治影响高于一般政府领导人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现实的政府,即相似一个特定国家中实际发挥作用的那个实在的政府政府过程中的过程是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A 政府的活动、运动过程,强调政府权力系统个分支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党、社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B 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操作性活动C 政府活动中较为重大的变化过程D 一种研究方法政府过程的核心概念: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其核心概念就是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从政府过程的角度,则是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执行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1 中国政府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利益群体的问题,也不是接近的问题,而是如何规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关系问题2 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但区域间差别悬殊3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政府过程异乎寻常的复杂4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单位5 建国来,中国政府始终处于显著变动之中条条:某一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块块:某一行政区内各部门构成的水平系统条块关系即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党组由本机关的党内负责人组成党组与党委的区别:党组系由批准成立它的党委指定它没有下一级由它领导的党组织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结构的一体性机构设置的规律: 上下对应,强调对口;由上到下,机构的数目、规模逐次递减职责同构:在政府间关系中,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中共与西方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不同点:●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的立法权●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的全部国家权力。

而西方的只是掌握了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组织了中央或联邦的政府●从执掌国家权力方式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有条件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直接的领导,包括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而西方的主要是以各种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从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相关政治措施的采取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国家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和西方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执政党,都高度重视通过选举的形式使执政党地位得到公民的认可但认识基础不同。

中共认为维护党的执政党地位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西方的各个政治派别一般都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竞争性。

党政关系:一系列的政治关系,这一系列主要包括:党和人大的关系,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党和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和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军队中党的组织和业务方面的关系等。

党政关系在中国诸多政治关系中的特殊地位: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2.中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方式是通过一系列重要的关系的以实现的,如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政府与各人民团体的关系等,这些关系都不是党政关系,但是在处理时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协调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党政不分的表现:1.党组织直接行使政权机关的部分职能,不经过正常地法律程序干涉政权机构工作,甚至取而代之2.各级党组织与同级政权机关对口设部,由专职书记或常委负责。

党的工作部门初期只管该系统的干部,后来发展到直接管理该系统业务,相当于在政府工作部门之上设立了党的工作部门党政不分的弊病:1.从科学角度分析:1重复决策,效率低下 2 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内耗3 管理机构和干部队伍庞大2.从政治哲学角度分析,党政不分违背了一些政治逻辑,如党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接收人民的委托,也就不是合法的代理人,直接从事统治和管理行为不具合法性;党组织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也缺乏有效地制约机制。

3.从执政党合法性基础问题角度分析,党直接管理公共事务,一方面使党无法集中经济研究宏观问题、理论问题和加强自身组织建设,造成党不管党。

另一方面,一旦具体工作出现失误,民众会直接将责任归结于党。

这些都削弱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意见表达:意见综合:若干社会政治存在形式或意见表达个体将各自的利益诉求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目标的过程。

基本社会利益表达群体:工人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官员群体农民劳动者群体军人群体新兴的社会利益群体:个体劳动者群体私营企业主群体农民工群体企业家群体大学生群体意见表达个体分类为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即公民个体和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表达团体分为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民族党派、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地方党委和政府)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中国文联、中国科协、社会科学界、侨联、台联、残联等)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新闻界、宗教界、企业家群体)综合并不是决定,而是提供决定者用于决策的一系列政策选择。

意见综合与决策的区别:1.“政策选择”往往是指导性、方针性、原则性的,不是具体的,不刻意解决操作中的具体规定。

操作问题留待决策环节解决。

2.综合是一种以社会为背景的、协商性的,多少带有“讨价还价”特征的过程,而决策是一个局限于国家范围内的、严密的法律过程。

3.综合的主体和决策的主体不同,决策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构,综合的主体比较广泛,但主要是若干重要政党。

意见综合的层次性:中共的全国代表机构和最高领导机构是主导、统帅的意见综合主体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是次级意见综合主体结构性、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是辅助性意见综合主体政治协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依托,就重大的政治性问题民主地、平等地、坦诚地进行讨论、协商。

决策:政府过程中的决策,就是指在经过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意见综合体系而整合起来的人民群众的意愿、意见、要求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国家立法、确定政府施政纲领、决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等的政治、政府行为。

立法过程见课件立法过程的特点:1.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的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2.立法过程总体上是谨慎的。

3.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4.立法进程加快立法过程的问题:1.大量法律由政府部门提出,容易损害法律的公正性,容易对公民的宪法权利形成不正当的限制。

2.不同阶位的法律之间有“打架”的现象3.法律往往比较粗略,出台后再由执法部门制定细则施政纲领的制定过程、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见课件预算: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整个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计划预算体系的构成: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市、名族乡、镇1994年正式实施分税制分税制: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分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的原则,重新划分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合理确定上解和补助数额人事决策过程见课件党内执行系统的基本构成形式:“一个中心、四大方面”。

一个中心指中共中央的几套领导班子,四大方面指地方党的组织系统、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主要人民团体系统、国家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委和党组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的四次机构改革:1.1982年的机构改革,部委、机构数量的减少及大幅度减少包括副总理在内的领导职位,推动了干部的新老交替2.1988年的机构改革。

明确提出了机构改革的任务,第一次提高了转变政府职能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的高度。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经济管理部门。

3.1993年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的特点:强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仅精简机构,而且精简人员4.1998年的机构改革。

进一步加大了全面精简的力度,经济管理部门、国务院部委、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形成了新的历史记录。

5.2008年的机构改革。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国家局见课本142页国家一级行政法规的制定过程:规范、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通过、行政法规和有关文件的清理提取的的几种形式: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的管理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5.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如某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乱集资、乱摊派等执法机关工作运行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问题:主要特点有:重视办案质量、重视“综合治理“、重视“调解”工作、重视开展“专项斗争”问题:1.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判决难以执行2.“以罚代刑”,即对一些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依法追究,而仅仅给予行政处罚的问题3.在司法独立原则越来越被普遍认识的同时,执法中仍有阻力4.在执法工作中依法所应具有的适度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够单通道信息传输模式变成“五位一体”的统和型信息传输模式五位一体:五位指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新闻媒介、民间信息机构、政府与民间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