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精品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精品PPT课件

❖ CT:
1、广泛脑水肿或脑内血肿; 2、低密度的脑水肿区内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 度出血灶,伴占位效应(脑池、脑沟变窄/闭塞, 中线移位)。 3、好发于着力部位和对冲部位。
❖MRI:
(1)脑水肿: T1WI:等或稍低信号 T2WI:高信号
(2)脑血肿: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或等信号
(3)吸收期:可呈低信号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 2、脑MRI:
二、T2加权相上: 1、脑脊液(高信号)白色
2、脂肪和骨髓(低信号)黑色
3、 脑组织(中等强度信号)灰白 色。其中灰质较白质信号高,故 较白质稍白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3、脊髓CT或MRI:
(1)CT:脊髓造影CT轴
位扫描: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白色 环状 脊髓(低密度)黑色
❖ 3、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 4、MRI(核磁共振成像)
脊髓病变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纵裂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二、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 1、脑CT:
灰质(较高密度):灰白色 白色
白质(较低密度):灰黑色
肿瘤完全切除 创面少量渗液与组织水肿(1月左右消散)
❖ (2)术后脑软(可有一定残疾):
肿瘤完全切除
残腔形成以低密度脑软化区(CT值0—10HU),边界

楚,周围脑组织向此移位。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4
可编辑
19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二)脑外伤
血肿灶
❖ 1、脑挫裂伤:表现为脑内散在出血 灶,静脉淤血、脑水肿和脑肿胀;若伴脑膜、 脑或血管撕裂则为脑裂伤,二者常合并存在, 故统称为“脑挫裂伤”。
骨和生理性钙化(高密度):白色
含脑脊液的脑室、脑沟、和脑池(低密度):黑色
基底节(较高密度):灰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2、脑MRI:
一、T1加权相上:
1、空气、皮质骨、脑脊液和快速流动的 血液(无信号或低信号)黑色
2、脂肪和骨髓(高信号)白色
3、脑组织(中等强度信号)灰白色。 其中灰质较白质信号低,故较白质 稍黑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 像诊断 (P159)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X线
CT
DSA
MRI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 1、X线检查: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2、CT ❖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中枢神经系统的首先检查方法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T1WI
水肿
T2WI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二)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2、颅内出血: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脑 内、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硬膜下血肿
➢ (1)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 伤所致,脑膜中动脉常见,血液聚集 于硬膜间隙。血肿较局限,呈梭形。 CT:颅内板下见梭形或半圆形 高密度灶;
❖ 1、脑出血: CT:
1、急性期: 1)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高的肾形、类圆
形或不规则团块; 2)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 3)局部脑室受压移位。 2、吸收期:
血肿周围模糊、水肿带增宽、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
3、囊变期:
1)软化囊腔
2)脑萎缩
MRI :
1、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 号 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均 呈高信号低信号
(五)多发性硬化
❖ CT: 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区,活动期病灶有强化,
➢ (2)硬膜下血肿:颅内板下见弧形 高密度灶
脑内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 (3)脑内血肿:脑室内高密度灶
➢ (4)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池、沟高 密度灶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二)脑外伤
❖ 3、开放性脑损伤:
颅骨骨折
❖ CT: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颅骨骨折
颅内碎骨片
度积气影)
气颅(颅内低密
脑脊液漏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明显 强化
❖ (2)MRI:和CT相似。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4、转移瘤: ❖ CT平扫:脑内多发或单
发结节,呈等或低密度 灶,出血时密度增高。 瘤周水肿明显(特征性 表现) ❖ MRI:
长T1和长T2信号,瘤 内出血呈短T1和短T2信 号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5、脑肿瘤手术后影像学表现: ❖ (1)正常改变(不留任何残疾):
脑萎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2、脑梗死: 1)缺血性 2)出血性 3)腔隙性
❖ 3、脑萎缩:
1)脑沟、脑室和脑池增宽 2)脑白质疏松:白质密度不均匀
减低但高于梗死灶。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四)颅内感染
1)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渗出、肉芽肿为其基本病变,可

并结核球、脑梗死和脑积水。
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
❖ (1)CT:
❖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较良性)
(1)多为低密度病灶 (2)分界清楚,占位效应不明显 (3)无或轻度灶周水肿和强化
❖ Ⅲ 、Ⅳ级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升高)
(1)肿瘤呈高、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
(2)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占位效 应显 著
(3)瘤周水肿显著

增强CT:不规则花环状伴壁结节
(二)脑外伤
脑萎缩
❖ 3、脑外伤后遗的影像学表 现:
❖ (1)脑萎缩:病变区脑组织容积
缩小,脑沟增宽。
❖ (2)脑软化:CT提示脑病变区脑
组织容积缩小、脑沟增宽。
脑软化
❖ (3)脑膜脑膨出:局部脑膜甚
至脑实质膨出颅骨外,继发脑内部结构移
位和萎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三)脑血管疾病(脑卒中)
马尾(低密度)点状黑色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
❖(2)MRI:
❖ T1加权相:
灰色
脊髓和马尾(中等信号)
黑色
蛛网膜下腔(低信号)
❖ T2加权相:
灰色
脊髓和马尾(中等信号)
蛛网膜下腔(低信号)
白色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 (一)脑肿瘤:
❖ 1、胶质瘤: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少胶质细胞瘤、
2)脑脓肿:
CT平扫:低密度、边缘模糊伴占位效应
增强:环形强化,内壁光滑或多房分隔
MRI:长T1长T2信号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四)颅内感染
脑脓肿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四)颅内感染
❖ 3、脑囊虫病: CT/MRI 平扫:多发囊性病灶、
囊内或壁可有钙化 增强:病灶环状强化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