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阁夜》ppt课件--杜甫最新ppt课件
《阁夜》ppt课件--杜甫最新ppt课件
这两句表 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卧龙:诸葛亮 ——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 ——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 人事:交游, 指家人、朋友 。 音书: 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 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 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 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岁暮阴阳催短景—— 对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的感慨 ?天涯霜雪霁寒霄—— 客居天涯的 凄寒 ?颔 联 和 颈 联——对百姓因战 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 ?卧龙跃马终黄土—— 对宇宙永恒、 人生无常的悲哀 ?人事音书漫寂寥—— 老病孤独、 亲朋音讯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写诗人通过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 之所见、所闻和所感,尤其是对看到 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 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 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 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 世的情怀)。
《无家别》)曾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 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 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 其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 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 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 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渔千
人家
唱 起 了 民 歌 。
樵 夫 们 在 好 几 个 地 方
万 户 哭 声 响 彻 四 野 ;
战 乱 的 消 息 传 来 ,
夷野 歌哭 数千 处家 起闻 渔战 樵伐 。,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使诗人深刻地意识 到战争给人民的无穷灾难 ;天还未大亮,山城四 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诗人意识到 当 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
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 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壮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 沉 郁悲慨的心情。
这两句诗还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以 “五更鼓角”暗写战争,以“星河动摇” 暗写星空,已属言外之意了。“鼓角声 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 武帝问景象事,更是意中有深意。悲壮 之声暗指百姓情绪,正所谓“乱世之音 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 民困”。星河动摇暗含百姓劳苦,所谓 天人感应。这两句读起来音韵铿锵,颇 有悲壮之感。
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 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 唯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 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 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军阀 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的胸中,使这 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时 天 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 救民水火呢?
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试分析看看?
“催” : 逼真的写出衰年 岁暮,久客不归, 使人觉 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既指夔州,又有 沦落天涯之意。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 所以“短景”,而此处深意 是说光阴苦短。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 角。 ?五更: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及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 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的 气氛。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 急的江流,而呈现出 破碎,摇曳不定 的景象,这似 乎与诗人风飘雨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 有些相似。
?意象——短景、寒宵、霜雪、天涯、鼓
角、战伐 ?意境——寒冷孤寂,悲壮雄浑 ?特点——格律严整,气象雄浑 ?手法——寓情于景,巧妙用典 ?情感——感慨万端,孤独痛惜,沉郁顿
挫
写作特点:
①善用典故:“星河影动”“卧龙跃马” ②活用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对比“夷歌”的田 野生气;以“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 举。 ③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
诗人用典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 心中情巧妙结合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 是在用典。
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 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 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 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 大人民天天都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 了什么呢?这看似自遣之辞,实际上却反映出诗人 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 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 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 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 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指 郊 游 和 亲 人 间 的 慰 藉
我 眼 前 的 这 点 寂 寥
都 终 归 黄 土 ;
( 无 论 是 贤 还 是 忠 )
这 样 的 历 史 人 物 ,
( 像 ) 诸 葛 亮 和 公 孙 述
)
人卧 事龙 音跃 书马 漫终 寂黄 寥土 。,
思考: “卧龙”、
“跃马”和“人 事”、“音书”分 别指什么?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 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 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 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 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 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 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世人围 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书写夜宿西阁的 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到五更鼓角, 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 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 迹,将恢弘的意象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 合到一起表达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 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写拂晓前所闻 ,真实刻画夔州偏 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 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 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写“野哭” 而多至千家,是战乱而致。何至“千 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
又 算 得 了 什 么 呢 。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 衰年岁暮,久客不 归,使人觉得 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 ?短景:指冬天日短。此处深意是说 光阴苦短 。 ?天涯:指夔( kui)州,又有 沦落天涯,万里飘 泊之意。
?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 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 垫。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 匆匆而过。
修辞手法:
①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②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 ③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型性作品。 ?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 颈联写拂晓所闻; ? 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
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 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 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浑,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这话看似 自遣 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 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 聊以自慰 , 感慨深沉 ,更显示出内心的 凄苦万状。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轻称 帝”,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 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 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 壮哉!”(《上白帝城二首》)
杜 甫
据说:最近,杜甫很忙~~~
做诗人难, 做现实主义诗人难
做一位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更难。 让我们尊重诗人 吧!!!
阁夜的体裁:从 诗体看,属 七言 律诗;从内容看, 是一首抒情诗。 律诗属近体诗, 又名今体诗,格 律诗
?岁暮:指冬季。 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 之意,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 凄 苦的心境。
阁夜
——杜甫
写作背景 作者相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66 年(大历元年)冬杜 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 作。当时西川军阀混 战,连年不息;吐蕃 也不断侵袭蜀地。而 杜甫的好友李白、严 武、高适等都先后死 去。感时忆旧,他写 了这首诗,表现出异
常沉重的心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盛唐 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数年,各地仍时有战 事,“五更”即接近天明,鼓角之声悲壮响 起,从侧面烘托出兵戈未息,时局动荡,战 争频繁的气氛
天上星河虽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
因湍急的江流而显得支离破碎,摇曳不定, 这似乎象征着世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纷乱动 荡的时局。
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五更—三峡 鼓角—星河 声悲壮—影动摇 双联:三峡星河影动摇 用典:星河影动(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 天)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 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 深沉悲慨。
写实景而寓深情 ,为全诗奠定了一种 沉痛笔调。
作者描绘了一幅 寒冷孤寂的图景 时光飞逝 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源自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
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 的心境。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 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