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科举制度形成及发展教学提纲

历史:科举制度形成及发展教学提纲

科举制度形成及发展、结束
科举制的利与弊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在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史上,共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

这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

作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科举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但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用一把尺子衡量天下士子,截长弃短,湮没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人。

特别是明清时期,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扼杀了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