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文化概况介绍共40页
庐剧的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 《秦雪梅》、《休丁香》、《孟姜女》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根》、《打芦花》等。 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借罗 衣》还搬上了银幕,涌现出王本银、丁玉兰、武克英、孙邦栋、鲍志远、李道周等知名演员。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 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 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 称为“庐州”。1949年,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1952年,安 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二、人文艺术
文化
合肥深入挖掘、保护 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 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 文化特色:包公祠—包公 文化;逍遥津—三国文化; 六谷祠—药王文化; 赤阑 桥—宋词文化; 白水坝— 丽友文化; 城隍庙—道教 文化; 李鸿章—洋务文化; 道士岗—刑天文化; 八大 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了民族 民间文化发展的新平台。
剪纸唐Biblioteka 兰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她的剪纸在合肥、肥东、肥 西、长丰一带很有名气,大家亲切的称她为“剪花大姐”。她剪下 的人物、物品、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葛崇云剪纸内容“与时俱进”, 民间传统审美的味道, 又增添了现代的气息栩栩如生。
气候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 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 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 2100多个小时。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 雨显着、夏雨集中。
历史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 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 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目录
一、城市概况 二.人文艺术 三.风景地标建筑 四.经济发展 五.交通状况 六.基本发展 七.远景规划
一、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
安徽省省会,综合性工业城市,中国建设中的科教基地。辖庐阳、瑶海、蜀山、包河四区及 长丰、肥东、肥西三县,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位于省境中部,地处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 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 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他精心打造的工艺美术品“小良烙画”,其产品有木板、宣纸、葫芦等系列; 涉及名山大川、人物花鸟、飞禽走兽,典雅细腻,形象生动。做为合肥地区著 名的高档商务文化礼品、民间收藏珍品、旅游纪念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合肥十景》烙画系列,作为文化品牌,得到社会 的认可,被政府部门大量采购。
庐剧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因其创作、 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 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 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吴山铁字
吴山铁字创始于20世纪 80年代初。当时以邓智源、 陶仁志等为首的一批艺人, 勇于创新,以锤代笔,以铁 作墨,。邓智源的铁字融铁 的刚劲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魅力于一体显示出一种潇洒、 遒劲、饱满生动的艺术感染 力,具有典雅别致、古色古 香的艺术韵味,被誉为“中 华一绝”。他的创意铁字 《福》、《佛》被“中华绿 色奥运情活动组委会”授予 奥运纪念品设计创意金奖。
羽毛扇
羽毛扇是合肥所辖肥西县水乡古镇三河的传统手工艺品。三河周边地区有许多“换毛”的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 浪鼓,走村串户,用糖果百货、针头线脑换购鹅毛,为三河的羽毛工艺品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料。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 两种,因雁鹅毛稀少,尤其珍贵。
小良烙画
郑小良,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木板、宣纸、葫 芦等材料上烙画,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烙画艺术,探索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2年,微型木板烙画《八十七神仙图》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 (民间美术大展)”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 作方面成绩卓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 美术家称号”;2019年九月被授予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葫 芦烙画”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面塑
“面人武”大名武建付,设计专业出身,平时最爱的就是跟彩色面团打 交道,捏出的作品花鸟鱼虫、蔬菜瓜果、动物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令人 爱不释手。目前,武建付的面塑已被列入合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他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其手法之细致、工艺之精湛让人 惊叹不已。
蛋雕
民间蛋雕艺人王剑,他以刀片 为笔,在轻薄的蛋壳上展现了高超 的艺术功底。内容从人物、山水、 花鸟、卡通、徽章不一而足,既有 古典仕女、梁山好汉和山水画,又 有花鸟猫狗等小动物,还有福娃、 海宝、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动画人物 形象,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 年历史的古城,秦置合肥县,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鸡鸣山 东麓汇合而得名。隋至明清 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 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 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 名胜古迹甚多。市区公园环 城走,碧水绕城流。
人口
合肥市2019年经济社会统计
•户籍人口为486.74万(含四区三县) •全市常住人口501万 •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03.49万;市区常住人口 260万; •非农业人口2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