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HL + NaHCO3 → NaL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 → NaL + H2CO3 H2CO3 → H2O + CO2 →呼吸运动排出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 泻、酸碱中毒等。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 肉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 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 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 死亡。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一、内环境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 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 异?
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 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 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
稳态的特点: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
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 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二、稳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 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 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
细胞内液 组织液 循环系统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 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 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 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 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 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 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等。 结论: 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 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 态变化中。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 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 女子略高于男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 平衡中。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 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 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 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
问题探讨 血浆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问题探讨小结
1. 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 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 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 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 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 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 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 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 升高。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问题探讨
•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 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 康状况?
•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 (即正常值)都有一 个变化范围,这说明 什么?
•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 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 常范围?这可能会对 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 响?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 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 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小结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 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 → NaL + H2CO3 H2CO3 → H2O + CO2 →呼吸运动排出
⑵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三 如何维持稳态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O2、CO2、H2O
皮肤,泌尿、排泄系统 水、无机盐 尿素、尿酸
血浆 淋巴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提出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推测:内 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内环 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 现的。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 → NaL + H2CO3
三 如何维持稳态
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 / NaHCO3为例) ⑴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 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 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如多饮多尿、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稳态的事实
内环 境的 理化 性质
血浆的PH:7.35~7.45 体温:37℃左右 渗透压:血浆37℃渗透压770kPa左右
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