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春天的故事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六小学四(3)班覃诗惠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是一首讲述一九七九年春天的故事的歌曲。
一九七九年四月,在北京中南海幽静的小路上,邓小平爷爷和习仲勋、杨尚昆一边走一边交谈。
邓小平爷爷外表平静,但心中正在酝酿着一件关于中国命运的大事情。
他深思已久的宏图大略终于成熟了---创办经济特区,第一个经济特区选择在深圳。
深圳,过去是一个荒凉的小镇,事际上只有些破旧的木棚和土屋。
解放初期,这里是一个仅有1000多居民的小地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深圳,深圳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座座参天大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现代化的厂区铺展开来,一条条林荫大道交错延伸,一辆辆漂亮而豪华的汽车川流不息。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的重要标志。
继深圳之后,我国又建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如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等。
这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吹到了我的家乡——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保平乡。
爸爸的记忆里,家乡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学生时代的他每天都为一日三餐发愁。
每到放假,就开始为新学期的学杂费发愁,生活的穷困,让他小小的年纪就感悟到生活的艰辛。
直至今日,每次和爸爸回乡下老家,他总喜欢在我和妈妈面前念叨起小时候的事。
我清晰地记得爸爸说过的一件事。
他小时候生活很艰苦,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奶奶生病了,为了给奶奶治病,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因为家里人手少,弟妹又多,只有我爷爷一个人劳动,所以家里每年到5、6月份的时候基本没有粮食了,经常是挨饿着肚子上学,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双解放鞋,穿着的衣服也是东一块西一块地打着补丁。
爸爸每每想到过去的时候,总是感概地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茅草房都不见了,很多人都建了楼房,有的还买了小汽车,再也见不着人们穿补丁的衣服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煤油灯已经成了历史的古董,科学发达了,粮食亩产是过去的三倍,将近到两千斤了,种田收割都用上机械化,庄稼除草全用除草剂,现在的农民生活好多了。
”
是啊,我老家的面貌天天在改变。
现在,就连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自己每人都有手机了,而我爸爸经过自己的刻苦奋斗,也买了小汽车和新房,节假日开着小车想去哪里兜风都行,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已不是什么奢侈的事了。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呢。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