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综合测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0分)1. 宣传科学,反对伪科学,也是我们同学的义务。

下列属于伪科学的是( )A.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液态氢发射火箭D.以煤为原料制造药品2. 小明同学从222点燃2H +O 2H O 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④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水;⑤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3.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C. 8 g 干冰变为8g 二氧化碳气体D. 5 mL 氧气与5 mL 氮气混合得到10 mL 混合气4. 乙硫醇(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222点燃2X+9O 4CO +2SO +6H O ,则X 是( )A. C 4H 12S 2B. C 2H 6SC. C 2H 6O 2D. C 2H 65. 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6. 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

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7.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8. 用下列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9. 下列气体在点火前不必验纯的是( )A.氢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甲烷10. 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1. 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22点燃2CO+O 2COB. 223催化剂N +3H 2NHC. 22点燃C+O COD. 22点燃H +Cl 2HCl12. 天津港爆炸后关于安全的化学知识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下列实验安全知识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B.向试管中加入2/3容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D.实验剩余药品带回家继续做家庭实验13. 北京奥运会结束时,圣火在“鸟巢”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

主火炬熄火过程采用遥控电动调节阀技术,等比例调节燃气流量,使火焰逐渐匀速降低直至全部熄灭。

这一熄火过程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撤离可燃物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4.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某物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②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⑥电解水正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一半。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⑥D.②③⑥15.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不正确的是( )A. 2点燃2Mg+O 2MgO B. ∆↑↑43322NH HCO NH +H O+CO C. 225点燃P+O P OD. 32高温CaCO CaO+CO16.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7. 已知铝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1+2NaOH+2H 2O=2NaA1O 2+3H 2↑。

现有两份铝,一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另一份与盐酸反应:2A1+6HC1=2A1C13 +3H 2↑,若要制取等质量的氢气,则两份铝的质量比为( )A. 1:1B. 1:2C. 2:3D. 3:218. 在4A+5B=4C+6D 的反应中,已知34 g A 和80gB 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 ,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68B. 34C. 32D. 1719.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具体做法: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 6 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 3 g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20.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高温锻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6分)21. (5分)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CO 2、SO 2、CO 、CaCO 3等物质填空:(1)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 排放不畅而引起的。

(2)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 。

(3)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因含有大量的 ,故进入前必须要做灯火实验。

(4)用作建筑材料的大理石,其主要成分是 ,它同时也是实验室中 气体的制取原料之一。

22. ( 4分)(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 和CO 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 和CO 反应生成N 2和CO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 x H y 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x y 222y y C H (x+)O xCO +H O 42。

判断等质量的①CH 4、②C 2H 2、③C 2H 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序号表示)。

23. (l0分)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在空气中加热铜丝: 。

(2)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 。

(5)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

24. (5分)2014年8月2日,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镁粉用于汽车轮毂抛光。

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B.隔绝空气密封保存C.敞口露天堆放(2)亮亮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 “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开。

①该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 ;②近期我国全面开展排查粉尘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25. ( 6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1)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图乙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

26. (6分)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其化学组成为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

(1)黑火药中至少有种元素,欲分离出硝酸钾,可进行、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2)黑火药的一般配方是:硫黄2g、硝酸钾3g、炭粉4. 5 g。

已知黑火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可发生以下反应:S+2KNO3+3C=K2S+3CO2↑+N2↑,则S、KNO3、C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该配方中C和(填化学式)明显过量。

(3) SO2气体在空气中经粉尘催化氧化为SO3, SO3与水反应,形成硫酸型酸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27. (6分)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发现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

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

28. (3分)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9. (9分)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一】(1)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 mI.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最佳方案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从环保或操作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 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

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猜想①:该气体是CO 猜想②:该气体是O2你认为上述猜想哪个更合理(填“①”或“②”),理由是。

【查阅资料二】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氧气,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常用此反应供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