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姓名:层次:专升本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 201 6 年 6 月课程名称【编号】:《心理学》【 0398 】 A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1. BB型人格特征为:1.未有上述任何一项A型人格特质在身上可以发现。
2.从未感到被时间所迫,亦未因时间不够用而感到厌烦。
3.除非万不得已,不在别人面前自夸。
4.万事逆来顺受,不对别人产生敌意。
5.消遣时,尽兴而返。
6.消遣时,即身心松弛,心旷神怡,与世无争。
7.休息而无罪恶感。
8.不易为外界事物所扰乱。
9.不了了之,很容易使自己放下未完成之事而稍作休息或另觅生活之情趣。
10.时间感弱。
2.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4.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5.知觉恒常性:指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并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的过程.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分类:①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6.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7.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8.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9.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1.答:是四个方面: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2.答:启发式策略包括如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1.搜索策略2)目的——手段分析(3)爬山法4)逆向推理法5)类似法(6)其它的一些方法3.答:梦的改装:也有人译作“梦的伪装”。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能冲动(从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
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
”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4. A答:A型行为其特征如下:其一,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二,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其三,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其四,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里,做极多的工作;其五,终日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不知道放松自己,极不情愿把时间花在日常锁事上。
A型性格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致在心理和生理上,负担都十分沉重。
他们被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所驱使,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的生命,拼命直奔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既定目标。
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之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模式,源源不断地产生内部的紧张和压力。
A型人由于一系列的紧张积累,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甚至可随时发生心肌梗塞而猝死。
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行为有关。
同样,有关研究也表明,A型性格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心脏病患者中,A型性格达98%。
尸体解剖检验证明,A型性格的人,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的,要比B型性格的人高5倍。
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自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经常想到有许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这种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态,会使我们紧张、忧虑得心力交瘁,高血压、心脏病、溃疡病便会随之发生。
5.答: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6.答: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
(1)引发功能(2)指引功能(3)激励功能在心理学方面称为这样3类: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7.答: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
根据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①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②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同时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③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遇到火灾、地震,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突然遇到恶劣天气等,这些突发事件常使人们心理高度警醒和紧张,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这是个体在意外刺激作用下必须调动体内全部的能量以应付紧急事件和重大变故。
8.答:【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
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答: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2.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以便能清晰地感知事物.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板书等就会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的他刺激则成为了背景.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人的知觉不仅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征记录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的对象做出解释,赋予其一定的意义.它与人的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程都有密切联系.由于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对于同一刺激,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释.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仍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大小恒常、明度恒常、颜色恒常等2.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与美的需要.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因为它们多在缺乏的情景下产生.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在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过程中产生的,是高级需要的,称为成长性需要.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种需要占居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5 -1.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 动力。
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 型曲线关系,动机强度一旦超过某个水平,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后面的选择题上又说道,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有动机可以为工作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人的心理有一定的承受极限,超过这个极限,这个推力就成为了焦虑的根源,所以说,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间的关系是倒U 型曲线.这是一般性的规律,也是我们生活中可以亲身体会的规律.但具体到某一件事情,它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或者说,我们由于自己的某些要求和企图,这件事给我们的推动力,就是上述所说的动机,它的强度是不同的.一件比较容易的工作,带来的这种推动力远远无法达到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情况下,那么动机强度与效率的间关系,只取倒U 型曲线的上升部分,所以,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所得就是这种情形.这里面所讲的无非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思想:物极则反!推荐你看百度百科中的这个定律,应该很容易理解.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 型曲线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此时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程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为动机水平过强,会造成人们内心过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人的性格和主要和遗传和环境有关,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为主,所谓遗传其实也是和环境联系的,我们有的时候和父母很象,是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从小一起生活不自觉的模仿了他们的言行,还有父母和我的关系,我们家庭的气氛是否融洽,是否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家庭模式,父亲在性别分化上最重要的作用,还有学校对人的性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啊,生活的集体啊,老师的言语啊,最后我们的社会对人的性格也有影响,社会道德啊,风气等等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环境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
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2)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育态度、思想教育、校风、班风、体育锻炼和劳动。
(3)同伴群体(4)重大生活事件(5)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1)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2)性别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有明显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攻击性、独立性、客观性、支配感、好动,并且更有强烈竞争心、逻辑性和冒险精神等等;而女性则比男性分寸感强、虔诚笃信,更具依赖性,顺从、易被说服且忍耐性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