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十课时-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讲课教案
第二十课时-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讲课教案
第二十课时-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注释】
⑴头角:指额结节部,一半称额角,颞骨 部又泛称为耳上角。《甲乙经》头维穴在 额角发际,其旁鬓发向前呈弧形凸出者称 “曲角”,为颔厌、悬颅、悬厘穴所在。 “上抵头角”,应是指从童子髎出发直向 上行,经额角、曲角及耳上角部各穴。
⑵行手少阳之前:指足少阳经天容穴,行于 手少阳天牖穴前方。因据《灵枢 本输》载, 天容穴属于足少阳胆经。
⒁三毛:指足大趾爪甲后有汗毛 处。滑寿注:“足大指本节后 为歧骨,大指爪甲后为三毛。”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起于目外眦,沿侧 头部、身体侧部及下肢外侧下行,止于足 底4趾外侧(足背分支止于足大趾)。体腔 从缺盆下向胸中,联系肝、胆,沿胁里, 出于腹股沟动脉处,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与外行路线汇合下行。联系肝、胆、目、 耳等脏腑器官。本经多气少血,子时气血 注此。
本经一侧44个腧穴,15个腧穴分布于 下肢外侧,8个腧穴在髋关节、侧腹、 侧胸部,21个腧穴在头面、项、肩部; 起穴位瞳子髎,止穴为足窍阴;本经
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
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ao GB 1)
手太阳、手少阳、足少阳交会穴。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 方凹陷中。
【主治】1.黄疸,胁痛,口苦,吞 酸。 2.下肢麻木、拘急,膝髌 肿痛。 3.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谢谢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环跳(huantiao GB 30)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 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 之一与内三分之二交点处。
注:侧卧位,伸下腿,上腿屈髋屈膝取穴。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 身不遂。
【操作】 直刺2~3寸。可灸。
阳陵泉(yanglingquan GB 34)
⑻季胁:第11、第12肋部。因第11肋位置最 低,故多指为“季胁”,其下有章门穴, 后方有京门穴。
⑼髀阳:大腿外侧。《铜人》注:“髀阳, 髀外也。”
⑽外辅骨:指腓骨。
⑾绝骨:指腓骨下端与腓骨长、短肌交互呈 现的凹陷处。滑伯仁注:“胻外为辅骨, 外踝以上为绝骨。”
⑿小指次指:指第4足趾。
⒀大趾歧骨:指足大趾、次趾本 节后骨缝。
⑶交出手少阳之后:本经经过肩井,会大椎、 秉风,行于手少阳天髎之后进入缺盆。
⑷目锐眦后:指本经脉经翳风、听宫、听会、 下关、上关诸穴又至瞳子髎。
⑸拙:目下颧骨部。
⑹气街:气冲穴部,在腹股沟动脉旁。杨注: “街,衢道也。足阳明脉及足少阳脉气所 行之道,故曰气街。”
⑺髀厌:指股骨大转子部,又称髀枢。环跳 穴所在处。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 凹陷中。 【主治】1.目赤肿痛,目翳,口
2.头痛。
【操作】
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 出血。禁灸。
肩井(jianjing GB 21)
手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 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主治】1.颈项强痛,上肢不遂。 2.乳汁不下,乳痈。 3.瘰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