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学PPT1
人教版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精品教学PPT1
庄子梦蝶
庄子有一次梦见自
己变成一只蝴蝶,
醒来后,提出了梦见自己变成蝴蝶
呢,还是现在蝴蝶
梦见自己变成了庄
子?”
在梦中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东
西,证明我们的感觉是很不可靠的。 那么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及周围世界
不可知论
也很可能是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不可知论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天人之辩、名实之辩、理气之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辩、心物之辩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 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 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 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 “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 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弗里德里希·恩格 斯(1820.11.28~ 1895.8.5)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何者为第一性 ①“何者为本原”的别称: “谁先谁后”、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 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小结:
含义
哲
学
基
内容
本
问
题
原因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 型即词 语解释 题、句 子翻译 题和内 容理解 题。对 于不同 的题目 则采用 不同的 解题方 法.
惠庄之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 座桥上,只见桥下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好不惬意于是 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不 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 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唯物主义 2、“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主义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唯物主义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唯心主义
5、荀 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 唯物主义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唯物主义 7、王 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
1.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 会的焦 点和热 点问题 ,但倡 导并弘 扬真善 美是永 恒的时 代主题 ,结合 当前反 腐倡廉 和社会 舆论看 ,对忠 臣廉吏 的价值 判断依 然会影 响高考 文言文 的选文 。
(2)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 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 “不可知论”的依据。
可知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 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
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思维不能正确的认识存 在。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 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 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我们还能否认识世界吗?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 有同一性,主张世界 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 子
14
归纳: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主导最重要方面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从属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正确 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正 确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谁为第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探究二:课本第11页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思考教:师你:认教为学处计理划好学与习教计学划实与际学之习间实际的之关间系的关系重 要吗学?校为:什学么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二耕者的作关收系获十的分计重划要与。因耕为作学收习获计的划实的际制订之必间 须农从民自:身的的学关习系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 的学工实习人际计:情 划做况 则, 又工就 会的起 使方不 我法到们、很的步好学骤的习指带与导有做作盲工用目的。性实如 ,际果 不的不 能制 很关订 好系 地医完生成:学处习任方务与。病情的关系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 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不同于“思维和 存在的辩证关系”。 C、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2.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 容提示 的默写 ,可先 在头脑 中默背 有关内 容,选 取与提 示相对 应的内 容默写 。如果 默写的 内容印 象不深 ,可先 记得几 个字默 写几个 字,暂 时放过 ,后面 记起来 了再默 写。
•
3.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 会给出 标题。 同学们 要留意 并仔细 分析文 段的标 题。因 为大部 分标题 本身就 概括了 文言文 的主要 内容。 理解题 目可以 帮助自 己理解 材料的 内容, 从而正 确答题 。
“谁决定谁”
②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或物质决定意识 ④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或意识决定物质 ⑤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 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 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 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 亡。范缜挺身而出,指 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 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