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從今天這一回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中國繁體漢字的世界。
首先我還是有必要聲明:一,我講繁體字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讓更多的中國人會認,會寫。
會懂繁體字,只有學會繁體字,才有可能明白繁體字的重要價值,才有資格去評論“繁簡”漢字孰好孰壞。
二,我講繁體字的主要任務是:講述《簡化字總表》中所有被簡化的繁體字字根,即《簡化字總表》一,二表加起來大約五百個被簡化的繁體字。
告訴大家,每一個繁體漢字爲什麼要這麼造,爲什麼要寫成這樣一種形狀,它寫成這樣一個形狀,和這個字的字義之間有什麼聯繫。
三,我講繁體字的基本觀點是:繁體字雖然筆畫多,但是好學,好記,好懂;簡化字雖然筆畫少,但是不好學,不好記,不好懂。
四,我講繁體字的基本方法是:拆字法。
就是將一個漢字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解釋這幾個部分的意思,然後將這幾個部分綜合起來,就是整個一個字的意思了。
五,我講繁體字的基本依據是: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南朝顧野王《玉篇》,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稱<段注>),現代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等等。
第一回開面生演說繁體字立新場首議象形文大型播客視頻系列節目《繁體字通俗演義》文字部分(繁體字版)注:以繁體字爲準,括號中爲今之簡化字八零後的威力八零後的熱血八零後的夙愿繁體字不再沉默,繁體字王者歸來不懂得繁體字,談什麼中國文化不去學繁體字,說什麼傳統文化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持首先應該瞭解弘揚意味着拯救——張北冥我們曾經講過,中國的漢字(不包括簡化字)從造字法的家角度來劃分,可分爲“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形聲字”四大類。
而中國漢字的基礎就是“象形字”。
“指示字”“會意字”“形聲字”都離不開“象形”。
所以我們第一回就從象形字開始講起。
所謂象形字,就是用一種類似圖畫的符號來描繪某種事物的外形,你只要明白了這個象形字的字形,就能明白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簡單的比如日,月,山,水。
明白了字形,也就明白了字義。
我們說,中國是亞洲的一個古老文明,那我們首先就從“亞”字說起。
亞(亚)這個字的說法很多。
第一種說法許慎《說文解字》:“象人局背之形。
賈侍中說,以爲次弟也。
凡亞之屬皆從亞。
”意思是“亞”本義是形容又駝背,又雞胸的人,賈侍中(賈逵,許慎的老師)說,由此引申爲“次一等”的意思。
比如“亞軍”。
《段注》(即<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著)認爲“此亞之本義。
亞與惡音義皆同。
”就是說“亞”含有差和不好的意思。
所以有不少學者對“亞洲”“亞裏士多德”“亞特蘭蒂斯”等“亞”字開頭的音譯詞甚覺不妥,何況這些詞本來都是“A”開頭,發“阿”音。
第二種說法有學者認爲,許慎的說法是引申義。
“亞”的本義就是“壺”,《說文》中所說的那種人就是因爲得像壺一樣,“前凸后翹”,又駝背,又雞胸。
所以用“亞”借代來表示長的畸形的人。
第三種說法有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亞”認爲“亞”的本義是表示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平面圖。
如四合院,陵墓,皇宮。
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我們的傳統建築,尤其是四合院,四座房子分別置於東西南北四方,中間是“十”字形的庭院。
“亞”就表示這個意思。
當然,我們一般用的最多的意思就是許慎的說法,表示“次一等”。
但無論怎樣解釋,無論三者哪一種對,都離不開繁體字“亞”這個字的字形。
簡化的“亚”是仿照漢代草書改造而成,由於形體改變過大,就無法體現出上述任何一種意思。
壺(壶)與“亞”相同。
象形字。
有不少人認爲“亞”表示水壺,和這個“壺”的形體也有很大關係。
下半部分是形容水壺圓鼓鼓的外形,上半部分表示水壺的蓋子。
簡化後的“壶”是模仿漢代草書改造的,與“亚”一樣,表意不明。
都是把這個事物最明顯的特徵搞沒了。
龜(龟)我們如果把這個繁體的龜放大然後向左倒轉九十度,可以清楚的看出龜的尾,甲克,四肢。
簡化後意思就不明顯。
黽(黾)本義是形容蛙類的動物,頭部與龜,鼈很像。
上半部分表示蛙的兩隻大眼睛。
青蛙在鳴叫時,腹部會鼓的很大,所以這個“黽”字的腹部很大。
簡化以後,特徵全無。
蠅(蝇)《說文解字》:“蠅,營營青蠅,蟲之大腹者。
從黽,從虫(蟲)。
”意思就是說蒼蠅和蛙一樣也是大肚子,而且也有一對大眼睛。
因此以“黽”作爲聲旁。
魚(鱼)《說文解字》:“魚,水蟲也。
象形。
魚尾與燕尾相似。
”下面的四點表示魚尾。
而且像燕子尾,簡化字是模仿草書改造。
既然燕不省下面四點,魚又何苦省之。
魚兒無尾,如何游之?不過說到這個問題,我必須提醒大家,“灬”這個字讀作“火”。
它絕對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四點水”,它絕不表示水。
大家用搜狗拼音輸入的時候,這個偏旁就讀“火”。
我們現在的簡化字不光是簡省筆畫,相比這些,我更不能容忍的是我們把很多偏旁部首瞎念,瞎讀,瞎解釋。
比如還有把“阝”(讀‘父’)瞎解釋爲“耳朵”;把“彳”(讀‘赤’)瞎解釋爲“雙人”;把“冫”(讀‘冰’)瞎解釋爲“兩點水”等等等等。
可笑的是,標榜“爲人民服務”的所謂權威字典《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居然帶頭愚弄大眾,人家給它提意見,它竟然以“身份低賤”爲由拒絕采納。
還有臉把“歡迎廣大讀者指正”之類的話放在首頁。
不說這些,大家可以翻翻字典,看看以“阝”“彳”“冫”爲部首的字,比如“郭”“附”“部”這些字和“耳朵”有關係嗎?“行”“徐”“很”這些字和“雙人”有關係嗎?“冰”“凍”“冷”這些字和“兩點水”有關係嗎?完全不沾邊的事兒。
所以這樣教學生,除了誤導大眾,除了讓學生無法理解漢字,除了命令學生死記死學漢字,恐怕再也找不出什麼有利於大家學習漢字的積極意義了。
而且最現實的是,如果你想用拼音輸入這些偏旁,按照現在這種錯誤讀法,絕對打不出來。
所以我必須向大家澄清事實真相,還漢字一個清白。
以後我們會陸續解釋這些偏旁的真相。
那麼我們繼續剛才的話題,“灬”這個字讀作“火”。
意思就是火,它是火的一種變形的寫法。
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灬”在很多時候也表示動物的四蹄,甚至動物的尾巴。
因爲我們說過,中國漢字是以象形字爲基礎的,象形也就意味着同一種符號可能表達出很多不同的意思,因爲這些事物看起來樣子比較接近。
在金文小篆中,“魚”和“燕”的下半部就和“火”幾乎一樣。
由於博客字體限制,無法生動闡釋,歡迎收看視頻博客《繁體字通俗演義》有詳細講述。
馬(马)《說文解字》:“馬,怒也,武也。
像馬頭髦尾四足之形。
”繁體的“馬”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馬的鬃毛和四蹄,“灬”在這裏就表示馬的四條腿。
鬃毛和四蹄可以看作是馬科動物的象征。
簡化字是模仿草書改造,既砍了馬腿,又剪了馬鬃,簡直是殘忍啊。
龍(龙)象形字。
像“龍”的形體。
龍頭,龍角,龍身,龍尾可以清楚呈現,體現了“龍”的偉大。
許多人都特別喜歡這個“龍”字,甚至作爲紋身。
簡化的“龙”一點體現不出龍的偉大,完全就是一老泥鰍。
中國的圖騰“龍”怎能被簡化的如此磕磣?鳥(鸟)象形字。
我門可以從這個“鳥”字中看出鳥兒的爪(大多數鳥的足都是四個趾,所以是四點),鳥的翅。
這說明古人觀察事物的確非常仔細。
無論怎樣也不該將中間的一橫(代表鳥的翅)也省了,沒了翅膀,還能叫鳥嗎?簡化字是仿照草書改造的。
烏(乌)爲什麼“烏”和“鳥”僅一筆之差,很多人自小到大一直不明白。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烏”的本義就是烏鴉,由於它身體和眼睛都是黑的,從遠處看就好像烏鴉是一種沒有眼睛的鳥,故“鳥”字去了一橫就是“烏”。
所謂“烏黑”這種顏色,就是由烏鴉而得名。
可既然“烏”也是一種鳥,那中間象徵鳥翅的那一橫就不能簡化掉。
鳳(凤)形聲字。
從鳥,凡聲。
按道理來說,“鳳”僅僅是一個形聲字,但畢竟我們剛才講了烏鴉,又一直再說鳥類,所以我們就順便說一下“鳳”。
楷書中的“鳳”本爲形聲字,不過楷書的“鳳”在遵循之前諸多字體的基礎上,演化成這樣一個形狀,就非常巧妙了。
大家一定都知道“百鳥朝鳳”這個成語,也聽說過“鳳爲百鳥之王”。
所以請看這個“鳳”字,裏面是“鳥”的頭上加一橫,恰好是“百”和“鳥”的合體。
其意不言而喻,以後如果大家想寫這個字就非常容易了。
簡化爲“凤”,安能解釋?它連形聲字都不是了,它改成了“又”,“又”我們以後會講到,它表示人的手。
這個簡化字就非常荒唐了。
首先它無法表示這是一種鳥;其次,如果漢字都這樣被簡化,我把裏面改成一橫豈不是更簡單?風(风)現代專家認爲,“風”與“鳳”,原來是同一個字“鳳”。
可能是因爲“鳳”體型巨大,飛起來百鳥跟從,產生“風”。
而“風”裏面是“虫”(蟲)。
古人認爲“風動蟲生”。
《說文解字》:“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
從蟲,凡聲。
”因此,後來“風”專用做“刮風”,而“鳳”專指“鳳凰”。
飛(飞)象形字。
像鳥飛行的樣子。
兩個簡化的“飞”表示鳥的翅膀。
簡化後的“飞”只能表示鳥的一隻翅膀。
以偏概全,不可。
萬(万)許慎《說文解字》認爲“萬”是一種蟲的名字,但並沒有說是什麼蟲。
現代文字專家認爲“萬”可能是蝎子,我們從這個字也可以看出蝎子的頭,兩對螯,和尾部的鉤子。
但爲什麼“萬”字表示數量詞“一萬”“兩萬”呢?有學者認爲,古人認爲蝎子是極毒之蟲,所以由這個意思引申出一種極大,極多的意思。
所謂“萬般無奈”“萬不得已”“萬一”都含有“極其”的意思。
簡化以後還能看出它是蝎子嗎?傘(伞)象形字,像傘展開的形狀。
這個字的簡化字我個人認爲也說的過去。
也表示現了傘的基本形態。
可惜這樣比較合理的簡化字真是屈指可數。
象形字我們就講到這兒。
按順序,我們應該講指示字。
不過,指示字被簡化的數量很少,所以我們不單獨將其獨立成章,而是穿插在一些與其相關的漢字中來講。
下一回我們來看會意字。
大量的會意字被簡化的面目全非,而且莫名其妙,甚至有時候讓人哭笑不得。
第二回會意字須心領神會中國字必以人爲本大型播客视频系列节目《繁体字通俗演义》文字部分(繁體字版)回歸繁體字是真進步抱守簡化字是真倒退——張北冥注:以繁體字爲基準,括號中的爲今之簡化字從這一回開始,我們進入繁體字系列的第二個篇章——會意字部分。
首先我們還是要講一講什麼是會意字。
我們之前講過,中國漢字(簡化字除外)從造字法的角度來講可以分爲四種——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形聲字。
所謂會意字就是由多個象形字組合而成,把這幾個象形字各自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整個會意字的意思。
比如說“木”是個象形字,意思是樹木。
那麼“林”就是一個會意字,它是由兩個“木”組合而成的,意思就是很多樹木;而“森”是同樣的道理,意思是數量極其龐大的樹木。
也就是說,會意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字形,會寫,就能夠明白它的意思。
這與外國文字有很大不同。
絕大部分外文都是拼音文字,那也就意味着這種文字,會讀基本上就能寫出來,或者說會寫就會讀,但是不明白意思,我們很多學習外語的同學們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
比方說英文,英文當中的“forest”意思就是“林”,很多人看到“forest”這個單詞可能都會讀,聽到“forest”這個單詞的發音可能都能寫對。
但是最困難的就是記它的意思,經常想不起來“forest”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