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行》教案7

《山行》教案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山行》教学实录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斜”字。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课件)你还读过他写的哪些古诗呢?(《江南春》、《中秋》、《秋夕》、《清明》等)师:小朋友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

(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

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

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一)识字教学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二)通读全诗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

(指刚才读错的学生)一起读读。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都忍不住想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板画)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谁来读读。

(板画)师:哦,走在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抬头可以看到深秋时节美丽而连绵的山峦,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我们深吸一口气,读!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师:哦,这是一个多么充满生气的地方啊,读!(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请你读读。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的枫林请你读读。

还有想说的吗?请你读读。

(板画)师: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来?师:你真会读课文,“坐”在这里表示“因为”的意思,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什么?师:是啊,可见诗人和我们一样,也都对这片枫树林依依不舍,于是停下车来读!时间过得很快,诗人将要起程,当他踏上马车,依然忍不住回头再看,读!师:一路上,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喜爱之情,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读!(课件:全诗)师:谁能看着上面的板画,像诗人一样把这首诗吟诵出来。

师:在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有想来试试的吗?师:咱们小组比一比怎样?师: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山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孩子们,读吧,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让这一次的山行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读!四、写字教学:师:课后还留给我们一些要求会写的生字,一起读读。

在书写的过程中,你想要提醒大家什么?指导“记”字的书写:记字形结构,组词。

书写时要提醒什么?师范写。

生练写。

讲评。

小结。

板书:《山行》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无答案)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山行》第一课时导学案主备人:三年级班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学习重点: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并书写,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

“山行”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这么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三、合作学习:1、讨论,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惑:我还有以下问题不明白,想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3古诗两首《山行》第一课时教案主备人:三年级班一、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山行》,读准“斜”,理解“寒山”、“坐”、“石径”等字词的意思。

2、读懂、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山行。

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山行》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

“山行”就是_________________。

(3)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季节)天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4)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请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背诵古诗。

3、合作学习:(1)互相讨论,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山行》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远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近处景色。

(3)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你从这个字中体会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山中景色,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理解词语“远上、石径、斜、白云生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山行》这首诗哪两句写远景,哪两句写近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巩固提升:感受古诗《山行》描绘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6、课堂检测:背诵古诗《山行》。

四、板书设计:山行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霜叶五、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这节语文课,由朱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孩子们,叫一叫诗人的名字。

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

来,再敬佩地叫一声-----叶绍翁。

亲切地叫一声--------叶绍翁。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1、一读(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

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3)齐读全诗。

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三读(1)理解“注释”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