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答案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书·艺文志》对西汉乐府诗的评价。

原文为:“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意谓乐府诗的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

作为一种现实主义诗学精神,它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相通,并对后世中国古代诗歌形成关注现实的文学传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乐府诗的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

如:1、揭示社会不公,这是汉乐府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妇病行》、《东门行》等。

2、表现战争的罪恶。

例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

3、展示个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上邪》、《有所思》写爱情,《蒿里》、《薤露》写死亡的恐惧,《郊祀歌》写长生,等等。

—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

(1)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个片断或几个片断,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

如《东门行》选取主人公拔剑出门的镜头,《上山采蘼芜》选取故妇路遇故夫的片断。

(2)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如《艳歌行》的细节描写,《妇病行》的对话描写,《陌上桑》的烘托描写,《孔雀东南飞》将人物置于矛盾漩涡中的描写等等。

2、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感情流露自然平实,不事雕琢。

(2)语言浅近。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孔雀东南飞》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思想内容层面:1、人物形象体现了民间价值观。

刘兰芝是多才多艺的理想化女性。

2、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婚姻观。

其次,艺术表现上具有民间文学的处理方式:、1、以民间传说为祖本。

如《古艳歌》可看做《孔雀东南飞》的祖本之一。

2、铺排渲染的手法,极具浪漫色彩。

如写刘兰芝的美丽,衣着的华丽得体,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等等。

3、诗歌的结尾,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在题材内容上,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反映面相对狭窄。

它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

比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写对爱情的渴望,“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欢今果成诈”(《懊侬歌》)写对负心男子的怨恨与谴责等,此外还有写相思的痛苦,欢会的愉快,离别的忧伤,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

而北朝民歌反映社会生活较为广泛,涉及战争、羁旅、豪侠、风物,以及爱情等,如《企喻歌》、《陇头歌辞》、《琅琊王歌辞》、《敕勒歌》、《捉搦歌》等。

在情感表达上,南朝民歌婉转缠绵,柔媚清丽,多用双关隐语;北朝民歌则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是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杜甫新题乐府“讽兴当时之事”,首先表现在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现实。

如::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例如《兵车行》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将矛头直指好大喜功的唐玄宗。

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例如《丽人行》批判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杨氏兄妹。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

例如“三吏”、“三别”以实录的笔法对战争的惨状以及百姓的痛苦进行了描述。

其次,杜甫的新题乐府艺术上采取“即事名篇”的方法,深得乐府精髓,从而更为有效地“讽兴当时之事”。

如:1、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

2、利用歌行体的赋化特征和容量大的长处,以及富有跳跃性和抒情性的特点,增加了叙事的多面性。

3、取法汉乐府却不重形似,而是化用汉乐府的神理,极大地创新了乐府诗的表现手法。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杂言体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东门行》、《孤儿行》等。

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写,行止自如。

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辟了道路,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的《陌上桑》、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都是杂言,而鲍照、李白更是发挥了这种形式的长处。

五言体诗句式整齐,如《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五言体诗对后世诗歌影响更大,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形成了篇制短小、长于抒情的新诗体--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

它们的出现,对于近体诗(尤其是绝句)产生很大影响。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

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杜甫的这首七律用的是“仄起仄收”式,通用的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某些位置上的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

首联的“诸、大、遗”,尾联的“福(入声字)、军”是合律的。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

如:上联对句:宗臣遗像肃清高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出句:三分割据纡筹策平平仄仄平平仄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

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如:出句:三分割据纡筹策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万古云霄一羽毛仄仄平平仄仄平: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如:“伯仲之间见伊吕”一句,按律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作者在第五字应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见”,于是在本该用仄声字的第六字处用了平声字“伊”。

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律诗的押韵规则为,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

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本诗首句不押韵。

二、四、六、八句的“高”、“毛”、“曹”、“劳”押韵,押的是“平水韵”的“下平四豪”韵部。

2、对仗规则律诗中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

通常要求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词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等。

.本诗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颈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对仗大致整齐,属宽对。

颔联:“三”对“万”,“分”借“分秒”之意与“古”对。

“割据”是动词,“云霄”是名词,语法结构不同,然而从字类上讲却都是同义连用字相对。

“策”与“毛”是实字对。

颈联:全句语法结构明显不同,然论逐字对类,只有“之间”与“若定”失对。

其余不失对:伯仲,指挥,同义连用字相对;见,失,活字相对;伊、吕,萧、曹,姓氏工对。

可以说这一联是浑括对,字面上虽不甚工整,但整联看,意思却铢两悉称,对意不对字面。

二、请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

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2、写出其韵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回押韵)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发雪月押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来杯押韵)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生停听醒名押韵)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谑酌押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裘愁押韵)…此诗频繁换韵,而且平声韵与仄声韵互换着押。

这些都是古体诗区别于近体格律诗的特点。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五花马,千金裘”。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这里勉强可算的短小对仗作为诗歌节奏情绪的点缀。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请各位尝试写作。

发一试作,寄开放教育诸学员,见笑。

红尘近岁意蹒跚,碌碌躯形未有闲。

曾祈杏坛听古韵,今从屏间访名山。

三千学友凭谁问,一脉清风携梦还。

敢望相逢道珍重,青春又过几关山。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三参考答案]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