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观三德详解

三观三德详解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科学地认识世界,要求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地认识事物,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观察事物必须注重全面性;二是观察事物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三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不懈地追求真理与勇于修正错误是相辅相成的。

人认识真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对真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所以,不懈追求真理的人,必然是善于修正错误的人,而修正错误只有从坚持真理出发才有意义,也就是说正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才勇于正视错误,修正错误。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每修正一个错误,就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折叠编辑本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评价的观点和标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正确人生观。

人生在世,都要度过一生。

而人如何度过一生,人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结果。

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同,从内因分析,关键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存在差异。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回答人生到底是为什么,即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现实中的许多事例表明,一个人人生观出了问题,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及腐化堕落就是一个典型。

胡长清由一名高级干部蜕变为一个全面堕落的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背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的堕落是他个人走向堕落的前提。

胡长清在案发后谈到自己的堕落的原因时说:"看到人家下海了,手头有钱花,接触了一些有钱人和做生意的老板,看到人家生活得很自在,出入高档酒店、坐豪华汽车、喝洋酒,穿名牌,还带着小姐,心里有几分羡慕,可想到自己从政,身份不允许,条件也不具备,思想上先忍着。

"由于他把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当成了人生的坐标和人生的目的,人生观就必然颓废,而人生观的颓废往往是人走向堕落的前奏。

胡长清就是这样,强烈的个人占有欲驱使着他沿着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

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实际上就是人生观腐朽、堕落的典型表现。

在这种人生观的支配下,胡长清腐化堕落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要经得起考验,抵御住种种诱惑,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人生态度。

折叠编辑本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谓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价值关系的总看法。

只有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而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原则的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体现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凡是为社会、为企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有是人生的创造。

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与本职工作密切结合,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最直接的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为国家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奉献,是人生价值的又一体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其次,人生的价值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是现实中的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我们要坚决防止和抵制"金钱拜物主义"现象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要防止和抵制那种唯利是图、只顾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全局利益、自私自利的倾向。

总之,社会价值往往支配着人们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水平,只有那些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有美好心灵的人,才能做也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折叠编辑本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也称公共道德或社会公共生产准则,是人们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直辖市人们之间的关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规范。

社会公德包括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广义上讲,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处理爱情、婚姻、家庭、朋友、同事之间关系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个人作风相对的反映社会成员共同利益要求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明礼貌。

讲文明、懂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

人们之间相互往来,一定要文明礼貌,平等待人,以礼相处。

它既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也是自尊、自爱的一种表现,是人和人之间平等友好的真挚情感的一种流露。

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新生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

但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与文明社会不相和谐的事件都屡见不鲜,比如在我们矿山,在上下井的罐笼上起哄、拥挤;在澡堂换衣室洁白墙壁上甩打脏衣服;在井下巷道、风袋上乱画、涂鸦;花园里芳香四溢的鲜花被人摘掉"头颅",;会议室桌椅上被刻画的道道伤痕等,都是与我们的礼貌格格不入的,具体地说,文明礼貌主要要求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诚守信;二是要语言文明;三是要举止得体;四是要尊老爱幼。

二、助人为乐。

助残济困,乐善好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高尚行为,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之一。

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作为一个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境相对好一些的人来讲,一但发现别人因一时之困深陷窘境不能自拔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伸手相助,扶危济困。

这是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一个社会能够得以正常维系和运转的必要条件。

我们把具有这种高尚情操的人称作有道德的人。

有道德的人宁可忍一时之困,也要济他人于困境之中,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神圣的道义原则。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雷锋等,是这种有道德的人中的楷模和典范。

他们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思想和行为,谱写了一曲光照千秋的道德篇章。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不乏他们这样道德高尚的模范人物,舍身救老农的大学生张华,见义勇为而身负重伤的战士徐洪刚,等等,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这种高尚道德情操,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人生的阶梯上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爱护公物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娱乐、共同学习、共同劳动的地方,如公园、学校、商场、体育馆、公路、车站等等,这些地方公共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靠一系列的公共设施来保障的。

因此,每一个社会公民在进入公共场所,使用这里的公共设施的时候,都应该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场所的建筑物、文物、花草树木、交通工具、公共电话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公共设施正常地为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这也是社会公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公共财物是全体社会成员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

珍惜、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位公民的神圣职责。

对待公共财产、公用设施的态度是最能反映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

四、保护环境环境改变人,人也改变环境。

人与环境只有协调共处,共生共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社会公德不仅仅是协调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样也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发现,自然环境的好坏,不仅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子孙万代的幸福。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之源,是生产发展、经济腾飞的重要条件。

优美、清洁、整齐、舒适的良好环境,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和外资,开发旅游,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

如今,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伦理信条,而蓝天、碧水、绿地,已成国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指标。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增长和资源开发的日益扩大,普遍出现了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一些有在利益的趋动下,从自己的小集团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毁林毁草,乱砍乱伐;乱排乱放废水、废气,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噪声污染。

同时,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的塑料袋、泡沫饭盒等化工产品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也逐步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长此以往,人类千百年来赖以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家园"面临着彻底毁灭的危险。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为子孙留下蓝天碧水"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具体来讲,就是至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从事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二、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地使用化工产品或浪费能源的一次性产品,如一次性木筷等。

第四、不购买、不食用、不捕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第五、自觉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等植物资源。

第六、坚决与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五、遵纪守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说的都是一定的外在约束和规则对于维系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的极端重要性。

实际上,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中,法纪是最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

它们以某种强制力保证实施,要求影响所及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之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和奉行,否则,稍有触犯,便要遭到应有的惩戒。

法纪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方式和原则去做,不能随兴致所至、意气用事。

法纪意识要求人们对一切既定的规则都抱有一种敬重乃至敬畏的态度,明确人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只对自己负责,人总是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环境里,因此他的行动除对个人负责以外,还必须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甚至要考虑所有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时刻生活、工作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公民,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法规、纪律条例,努力养成自觉地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做事的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个人意志与社会、集体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才能得以高效运转,我们的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

折叠编辑本段认真履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的,具有自己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即从道义上要求人们应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去接物处事,完成本职工作。

各行各业都有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主要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起码的要求。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