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


问题1 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种群密度(最基本)
数量特Hale Waihona Puke 出生率和死亡率完全可靠吗?
迁入率和迁出率 1.个体间的竞争或人为作用 2.环境资源分布均匀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 4.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体为扩散中心 5.动物的社会行为 随机分布 空间特征
均匀
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
随机
集群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 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 荡几次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 再计数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 进行计数
将样液稀释100 倍,采用血球 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 mm)计数,观察 到的计数室中 细胞分布图见 图,则培养液 中藻细胞的密 度是 个/mL。
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 实验。请据图回答:
问题2 如何调查种群密度?
1.何谓样方法?
2. 样方法如何使用?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 取样法。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 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 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 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下图所示为某校园的草坪。如果要让你估算该草坪上蒲公 英(绿色小点)的种群密度,你应该选择下图中哪一个方 形区作为整个蒲公英种群的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呢?请解释 你选择的依据。倘使多取几个样方,怎样做能使结果更准 确一些呢?
校 舍
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目测 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 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 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 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 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 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 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 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1)使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 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放在计数室上,
(2)左下图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 数室。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一个小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 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记为 个。
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所 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3)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 主要思路。 设置一定温度梯度,按上述实验过程对酵 母菌分别进行培养、计数,比较不同温度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判断下列说法属于种群、 群落或二者都不是。
(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3)一片森林中的树木、杂草、 鸟、蝴蝶、细菌和真菌等全部生 物 (4)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 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5)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 真菌、昆虫、蜗牛等 (6)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 灌木和草本植物 (7)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 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 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8)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 物、微生物 (9)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 (10)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 应记为 。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 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 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 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某机构对草原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 为2h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 捕获的鼠数量、性别,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 重捕。所得数据如下表。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 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 会 。 (3)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种群密度估算 结果会 。
3.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5.除了植物种群密度外,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 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趋光性昆虫的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 法。
3. 何谓标志重捕法?
血细胞计数板的构造及其使用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 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 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 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 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 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 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 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 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 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 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 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出生和死亡等特征, 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 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 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 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 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判断:
1.强调随机取样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 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更接近真实的情 况。
2.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 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 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