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实验题专项训练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实验题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实验专题训练
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
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
A .是操作过程,
B .是读数过程,
C .是读取的温度值. (1)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
(2)B 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
2、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 与b 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

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 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 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 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
变”)。

此时a 处于_______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3、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____(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 时,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_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
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_(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 ”、“B ”或“C ”),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 ),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
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 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 段)升温比熔化后(CD 段)升温_________(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 段是_________过程.
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___m2(选填“>”、“<”或“=”).
8、李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 、D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燕发快慢与_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_____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李华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并控制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 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燕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燕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 )、(b )所示,则图 (选填“(a )”或“(b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_________ .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a 、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 和B 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0、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碘颗粒的锤形玻璃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针对小红的质疑,小林又重新实验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存在少量液态碘的现象,为此,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补充了少量辅助器材,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1)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