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团志工部的工作部署,我们对全省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团省委志工部在普遍调研的情况下,重点指导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和绥化市等地团组织对关爱农民工子女情况进行了调研。
各地调研组深入到社区、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农民工较多的企业,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进行面对面访谈农民工、老师和企业经理等126人,本次调查共向16 所中小学下发调查问卷15 份,收回 2份,回收率为96% ,其中有效问卷13 份,有效率为92%。
为力求全面真实地了解全省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我们向省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组、省农民工办公室、哈尔滨市农民工协会、省流动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掌握了相对较全面的资料,为下一步团组织制定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本情况(一)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据统计,截止年底,全省农村现有留守儿童 ,75 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75,644人,占留守儿童的51. %,母亲外出打工的27, 11人,占留守儿童的1 .5%,双亲外出打工的43, 95人,占留守儿童的29.5%。
随父母进城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1637 7人,其中小学1 65 2人,初中572 5人,此次调研掌握的总数比年减少3 %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性别、年龄及分布农村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比较接近,且年龄在6—14岁居多。
分布在我省十三个市(地),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人数较多。
(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在省流动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农民工子女读小学的占77.2%,初中占 %,高中占1. %,其中寄宿生占26.1%。
父母外出后 .4%的孩子表示愿意读书,并有52. %的孩子有考大学的愿望,他们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课余时间有42%的孩子喜欢读书,但学习不够理想,成绩下降的占2 %,没变化的占49.5%。
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调查问卷中,有7 %的农民工子女都转过学,其中转过两次以上的占了2 %。
转学会对入学年龄造成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后有29.5%、41.3%、1 .5%的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
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生活变好了。
有43.4%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电话联系一次。
二、全省各级团组织工作情况(一)建立机制,保障落实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建立关爱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各级少先队大、中队定期进行流动留守儿童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
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全面掌握了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的基本情况、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监管人的基本情况和流动留守少年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方式。
二是建立了帮扶联系点制度。
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工作者与流动留守少年儿童学校建立工作联系点,每个少先队工作者至少有一个流动留守少年儿童联系点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流动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人至少联系1-3名流动留守少年儿童,随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建立了考核评估制度。
把流动留守少年儿童工作作为各级少先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推广基层工作的新鲜经验,形成推进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实际,竭诚服务各级团组织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
各级团组织依托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建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给留守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年5月初,团省委、省少工委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此项活动。
5月3 日,活动启动仪式在绥化市举行,并在绥化市新立村新立小学授牌成立“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将该村的留守少年儿童都吸收为“流动留守儿童之家”的家庭成员,使他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全省1 个“流动留守儿童之家”同时揭牌。
全省各级团队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流动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同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关爱流动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吸引更多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中来,在各地区形成了关爱农民工子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六个一”活动。
团省委、省少工委结合全省实际,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六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份档案,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创建一个爱心超市,结成一个帮扶对子,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月一次家访活动。
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按照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想方设法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做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爱的阳光。
哈尔滨市文林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居多的城市小学,围绕“六个一”内容,为每个流动学生建立留守档案,组织教师党、团员与他们签订“手拉手结对卡”,对他们的成长进行动态管理;举办《给孩子一个完整人生》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提高监护人的家教素养;组织学校辅导员和学科辅导员每月定期家访,与农民工子女及其监护人谈心、开展心理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哈尔滨市团结镇中心校是一所留守少年儿童居多的农村小学,学校在师生中倡导“三先三多”,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同时围绕“六个一”内容,创建了爱心超市,整合社会,为留守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帮助;专门为留守学生开通了一部亲情电话,为留守学生经常与不能见面的父母沟通感情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学生招募了代理家长,定期关照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体验到了“不是家长胜似家长”的亲情关怀。
大庆市动员青年干部、团干部、志愿者,并广泛联系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活动,担任“爱心志愿辅导员”并与帮扶对象签订“爱心结对卡”,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1、每个月了解一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情况;2、每月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谈心;3、每学期陪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4、每学期资助一批学习用品;5、每年帮助留守儿童学会一项技能或新本领),达到“一对一”长期持续的定向帮扶目的。
齐齐哈尔团市委联合北大仓集团连续五年每年出资95万元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女免费入托,在青少年宫,免费入托的小朋友可以享受到免费午餐、免收学杂费用等相关政策。
三是开展“烛光关爱亲子情”行动。
齐齐哈尔团市委进一步扩大了多年开展的以资助贫困儿童为主题的“烛光关爱行动”的内涵,创造性的将关爱农民工子女与“烛光关爱行动”、“全省少年儿童书信大赛”有机结合,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是开展一封家书寄亲情活动。
为留守儿童提供信封和邮资,组织“留守少年儿童”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信,及时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讲述他们在少先队组织的关怀帮助下成长的感受和家乡发展变化的情景,增进“留守少年儿童”与父母间的亲情交流,并在家书中附加学校少先队组织出具的“日常表现鉴定书”和“学习成绩汇报卡”,让身在远方的家长通过孩子的汇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二是开展“我看家乡新面貌”活动。
组织留守少年儿童参观家乡的企业和城镇建设,感受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孩子的语言鼓励在外务工家长早日返乡兴业。
三是开展“面向社会寻资助”活动。
利用团内报刊、站及新闻媒体,定期为农民工子女寻求社会支持,本年度,已经有15 余名农民工子女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和关怀。
四是广泛开展少先队“手拉手”爱心行动。
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一日游”和“共享和谐—红领巾‘手拉手’爱心行动”等主题活动。
各地团组织结合实际,通过捐助现金、衣物、玩具、学习用品,少年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爱心包”,协调各类培训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计算机免费培训等方式,为农民工子女送温暖。
据统计,年以来,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共捐款、捐物累计达5 余万元,与农民工子女结对余对。
“手拉手关爱流动留守少年儿童”活动得到了全省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省广播电台、黑龙江青少年、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晨报、黑龙江经济报、生活报、哈尔滨日报和市地有关新闻单位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各级青联、学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师范类大学生与农民工子女1 1共享蓝天”志愿服务活动,多次组织由青联委员和在校博士、硕士、大学生们组成的“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服务团的医学博士们为农民工子女进行义诊,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他们带去了知识和欢乐。
心理专业志愿人士为“留守少年儿童”进行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少年儿童”在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利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
牡丹江团市委与《牡丹江晨报》联合打造了“志愿义工周末有约”品牌项目,先后开展了与农民工子女儿童牵手、大手牵小手农民工子女走进大学、捐建农民工子女图书室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化募集资金25万元,服务群众2万人次,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使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大学生在今后想要找到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领域,提高自身能力。
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本身要求我们不仅要有牢固的英语基础,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增强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但就目前来说,大多数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能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
就我们班而言,有大约7 %的同学能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班上挂科的同学也只有一两个,甚至有时候还没有,这就我看来我们班的英语学习底子还是不错的。
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同学们一旦碰到英语角或英语交流之类的活动,就会变的非常不自信,支支吾吾的,说起英语来自然没有平时说的那么流利,这同样是我的问题——交际能力差。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生,因此不喜欢说,在英语角上一般是不做声的,总是站在旁边听,我也明白这样是不行的。
其实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还算不错,但就是开不了口,有时候我也是很郁闷纠结的。
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不自信,甚至自卑的结果吧。
但我自己却很清楚英语学习主要还是在于说,而不是在于写,因为它毕竟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因此我暗下决心要开口说。
今年暑假,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经由家里人介绍,我当上福临门新款d a谷物调和油的一名临时推销员。
这也许对我的英语水平没有什么帮助,毕竟跟别人推销解说时,说的是中文,但我想这可以练练我的胆子,让我能敢开口说,对我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