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预案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预案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预案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第1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分析....................................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处置程序.................................................. 4处置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的风险分析
1.1风险分析
公司在生产使用的天然气、液氨、涂料(油漆、稀释剂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其理化性质、毒性、燃烧爆炸危险性见综合预案附件。

公司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详见综合预案2.2章节。

1.2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有
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源主要是可燃气体(天然气、氢气、液氨、油漆挥发分等)非正常状态下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物件等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另外,带压容器、管道如安全设施失效,超压,可发生容器爆炸事故。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设置同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组织体系,总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应急办负责人为安全部部长。

具体参见公司综合应急预案3.1规定。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火灾爆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的指挥机构及职责同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组织体系的指挥机构及职责,具体参见公司综合应急预案3.2及3.3规定。

3处置程序
3.1应急响应分级
当事故危害程度未达到一般事故(Ⅱ级),事发地负责人应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报请应急办公室协助应急救援;当事故危害程度达到一般事故(Ⅱ级),事发地负责人应立即报应急办公室,启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及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并上报安监局;当事故危害程度达到较大事故(Ⅰ级)及以上时,应立即上报公司总经理,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安监局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部门。

3.2应急响应程序
接警:发生突发事件后,事件发现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或规定时限内(1小时)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进行报告。

特殊情况下可越级直接汇报。

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立即上报公司总经理,并根据事件的灾种、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组织上报。

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要进一步查明突发事件的灾种、性质、威胁情况、危害程度和范围等情况:
(1)当需要启动总体应急预案时,应迅速按照命令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指挥部会议,进行科学决策,下达联合救援命令,指挥联合救援行动;
(2)当发生事故不足以启动总体应急预案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3)当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时,通知各应急机构,关闭响应。

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所在地人员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将人员救治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和灾情蔓延,将事件的损失或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采取救援行动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尽量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证现场工作人员与抢险人员的安全,经过应急指挥部对事故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由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在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各种通信与信息工具、应急队伍资源、应急物资装备资源、交通运输,医疗等保障措施。

扩大应急: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或根据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装备等是否满足应急行动的需要,及时向县政府发出请求扩大应急,并负责协助县政府或企业以外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实施应急行动。

4处置措施
4.1火灾、爆炸(可燃气体爆炸)
发现明火(3分钟以内初期小火)后,发现者要立即就近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灭火器材实施扑救,同时要大声呼救。

(使用消火栓时必须确认电源已关闭,防止触电;如是可燃气体发生火灾,应先关闭气源)。

当预测使用现有灭火设施无法完成扑灭时,要安排人员拨打119,请求消防局协助。

现在最高领导要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通知应急办启动应急响应。

报警:迅速向119消防、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和未被引燃的易燃品、可燃品到安全区域,建立5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消防及救援人员进入火场,应穿着防护服。

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如遇氨储罐起火严重时,可随时发生爆炸,应立即撤离救援人员,具体处置程序详见气保站火灾爆炸处置方案。

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保护好火灾爆炸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爆炸原因,核定火灾爆炸损失,查明火灾爆炸责任。

4.2容器爆炸
发生容器爆炸后,发现者要立即就近关闭容器的供气管道或供气源,尤其是可燃气体输送管线,同时要大声呼救。

当预测使用现有灭火设施无法完成扑灭时,要安排人员拨打119,请求消防局协助。

现在最高领导要组织人员安全撤离。

通知应急办启动应急响应。

报警: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爆炸容器(管道)及介质、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隔离、疏散可能遇险人员和未被引燃的易燃品、可燃品到安全区域,如遇人员被爆炸崩飞的重物压住无法自行移动时,应采用对伤员伤害较小的救援方式将重物移开,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救治;如公司力量不能安全救出被压人员,应立即由应急办公室拨打119请求消防队专业破拆人员进行救援。

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应切断管道或容器的供气途径,冷却受热的带压容器,控制其温度,现场通风换气,防止在救援过程中造成二次爆炸,对救援人员造成伤害并扩大事故影响程度。

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救援结束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保护好爆炸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爆炸原因,核定爆炸损失,查明爆炸责任。

附件:火灾应急救援物资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