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潍坊一中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0年潍坊一中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潍坊一中高 71 级物理学科一模模拟试题物理试题2020.03.22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第I 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证明了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液体表面层内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表现为引力C.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D.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减小2.已知基态He+的电离所需能量是54.4eV,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如下表所示,He+的能级E n与n的关系与氢原子的能级公式类似,关系式E n=-E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2金属钨钙钠钾铷W0(×10-19J)7.26 5.12 3.66 3.60 3.41 A.为使处于静止的基态He+跃迁到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能量最小为54.4eVB.为使处于静止的基态He+跃迁到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能量最小为40.8eVC.处于n=2激发态的He+向基态跃迁辐射的光子能使上述五种金属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D.发生光电效应的金属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的是金属铷3.如图所示,由粗糙的水平杆AO 与光滑的竖直杆BO 组成的绝缘直角支架,在AO 杆、BO 杆上套有带正电的小球P、Q,两个小球恰能在某一位置平衡.现将P 缓慢地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球再次达到平衡.若小球所带电荷量不变,与移动前相比A.杆AO 对P 的弹力减小B.杆BO 对Q 的弹力减小C.P、Q 之间的库仑力减小D.杆AO 对P 的摩擦力增大4.A、B 两物体同时同地从静止开始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B 在一条直线上做往返运动B.物体A 做加速度增大的曲线运动C.A、B 两物体在0~1 s 运动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近D.B 物体在第 1 s 内、第 2 s 内、第 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25.△OMN 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ON=OM,a、b 两束可见单色光(关于对称,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 上反射和折射的OO′)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棱镜中 a 光束的折射率大于 b 光束的折射率B.在棱镜中, a 光束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束的传播速度C.a、b 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 a 光束比 b 光束的中央亮条纹宽D.a、b 两束光用同样的装置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 a 光束比 b 光束的条纹间距小6.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 2.0 m/s 水平抛出一物体,并记录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O 为抛出点,若该星球半径为4000 k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0 m/s2B.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4.0 km/sC.该星球的质量为 2.4×1020kgD.若发射一颗该星球的同步卫星,则同步卫星的绕行速度可能大于 4.0 km/s7.如图所示,长为L 的轻直棒一端可绕固定轴O 转动,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搁在水平升降台上,升降平台以速度v 匀速上升.轻直棒到达水平位置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B.棒的角速度逐渐增大vC.当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时,小球的速度为cosαvD.当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时,棒的角速度为Lsinα8.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上表面光滑、倾角为α的斜面A,斜面质量为M,底边长为L,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 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 B 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 B 经过时间t 刚好滑到斜面底端.此过程中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 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 N=mgcos αB.滑块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 B 的冲量大小为F N tcosαC.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mgLtanαmD.此过程中斜面向左滑动的距离为LM+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环全的得 2 分,选错或不选得0 分。

9.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电流表为理想电表.L1、L2、L3、L4为四只规格均为“220 V,60 W”的灯泡.如果副线圈电压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的示数约为1244.32V B.电流表的示数约为0.82 AC.a、b 两端的电压是 1 045 V D.a、b 两端的电压是 1 100 V10.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已知试探电荷q 在场源电荷Q 的电场中具所有电势能表达式为E r=kqQ(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r 为试探电荷与场源电荷间r的距离).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Q2 分别固定在x 坐标轴的x=0 和x=6 cm的位置上.x 轴上各点的电势φ随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B 是图线与x 的交点,A 点的x 坐标是 4.8 cm,图线上 C 点的切线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Q1、Q2 的电性相同B.电荷Q1、Q2 的电荷量之比为1∶4C.B 点的x 坐标是8 cm D.C 点的x 坐标是12 cm11.如图所示,电阻不计、间距为L 的粗糙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左端接一定值电阻R,质量为m、电阻为r 的金属棒MN 置于导轨上,受到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 F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外力 F 与金属棒速度v 的关系是F=F0+kv(F0、k 是常量),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列关于金属棒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和感应电流的功率P 随v2 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2.如图甲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自然伸长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一定距离的位置静止释放,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小球运动的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 段为直线段,AB 段是与OA 相切于A 点的平滑曲线,BC 是平滑曲线,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t B时刻所受弹簧的弹力等于mgB.小球在t C时刻的加速度大于1 g 2C.小球从t C时刻所在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后,能回到出发点D.小球从t A时刻到t C时刻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第II 卷(非选择题,共60 分)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14 分。

13.(6 分)图甲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 与水平面相切于 B 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 C 点,P 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cm;(2)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A.小物块质量m B.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C.光电门到 C 点的距离x D.小物块释放点的高度h(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14.(8 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后,得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与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大小I 成正比,与该点离长直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该小组欲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此结论是否正确,所用的器材有:长直导线、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3 A)、滑动变阻器、小磁针(置于刻有360°刻度的盘面上)、开关及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a.将小磁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等小磁针静止后,在小磁针上方沿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水平放置长直导线,如图甲所示;b.该小组测出多组小磁针与通电长直导线间的竖直距离r、长直导线中电流的大小I 及小磁针的偏转角度θ;c.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测量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电流表的读数为 A.(2)在某次测量中,该小组发现长直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偏离南北方向的角度为30°(如图丙所示),已知实验所在处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大小为B0=3×10-5T,则此时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为T(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该小组通过对所测数据的分析,作出了小磁针偏转角度的正切值tan θ与I之间的图象如图丁所示,据r此得出了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与通电电流I 成正比,与离长直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的结论,其依据是.(4)通过查找资料,该小组得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 B 与电流I 及距离r 之间的数学关系为B=μ0 ·I,其中μ0 为介质的磁导率.根据题给数据和测量结果,可计算出μ0=T·m/A.2π r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46 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 分)有两列简谐横波a和b在同一介质中传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4 m/s,a的振幅为 5 cm,b的振幅为 10 cm。

在t=0 时刻两列波的图象如图所示。

求:(1)这两列波的周期;(2)x=0 处的质点在t=2.25 s 时的位移。

16.(8 分)如图所示,一个绝热的汽缸竖直放置,内有一个绝热且光滑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隔板将汽缸分成两部分,分别密封着两部分理想气体A和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