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拧紧知识
0.15 K 0.173 0.184 0.199 0.226 0.15 K 0.166 0.177 0.193 0.22
0.2 0.206 0.216 0.232 0.258 0.2 0.198 0.209 0.225 0.252
0.25 0.239 0.249 0.265 0.291 0.25 0.23 0.241 0.257 0.284
紧固轴力图例
二、螺纹紧固实质
螺纹紧固受力分析
轴力F 支承面摩擦力FW
螺纹副摩擦力FS
轴力F 螺纹副摩擦力FS: 外螺纹侧面与内螺纹侧面间摩擦力 支承面摩擦力FW : 螺母或螺栓与被连接件表面间摩
10%
40%
FS
1 2 3
初始预紧力
预紧力:紧固时作用在外螺纹件上的拉力
扭矩控制 — 转角监控法
扭矩
Max Min
起始扭矩 设定角度
Min
Max
角度
1、先使用扭矩法将确定转角控制的起始点:20% N 2、从起始点计算转角,同时记录扭矩
扭矩控制 — 转角监控法
该方法装配精度高,可控制在5%以内,一般用于较 高的装配部位,抗松动、抗疲劳性能较佳,为拧紧装 配工艺的发展方向
或作用在被连接件上的压力 初始预紧力:刚完成紧固时的预紧力
螺纹紧固实质——保证达到初始预紧力
三、螺纹拧紧方法
选择螺纹连接的拧紧方法,应在充分理解各种拧紧 方法特性的基础上,按初始预紧力离散度(用紧固系数 Q表示)、预紧力大小、使用条件等进行。
拧紧方法有:扭矩法、转角法、扭矩斜率法(见下表)
方法 扭矩法 转角法 扭矩斜率法 指标 力 矩 值 回转角度 对应于回转角 紧固扭矩斜率 区域 弹性区 弹性区 弹性区 弹性极限 紧固系数(参考) 1.4-3 1.5-3 1.2 1.2
转 角 法
转角法特点:将螺栓与螺母的相对回转角度,即紧固
转角θf 作为指标进行初始预紧力的控制方法。
适用范围:弹性区域或塑性区域
检测工具:分度器、电器测定等
★ 转角对离散度影响较小,具有可较大限度地利用螺
栓强度的优点(即可获得较高的预紧力) 同时,对螺栓自身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要求较高
紧固转角与预紧力的关系
④.测定多组(8组),求得平均值
紧固特性值计算
4、屈服紧固轴力
5、屈服紧固扭矩 6、极限紧固轴力
拧紧工具 电动组合拧紧机 气动组合拧紧机 液压脉冲定扭扳手 离合断气定扭扳手 冲电式定扭扳手 人力定扭扳手 普通冲击式扳手
价格(万元) 8-10(单轴) 5-6(4头) 0.3-2 0.3-2 0.2-0.5 0.05-1 0.05-0.2
六、试验方法
• 前言——螺纹受力状态特殊性
1、螺栓的拧紧过程受到端面摩擦及螺纹副摩擦 状态的影响 2、测试扭矩与紧固扭矩(初始预紧力)之间的 扭矩变化,及检测工具精度 3、螺栓拧紧失效部位及失效方式受到螺栓结构 及加工条件的影响
初始预紧力Ft 紧固扭矩Tt 螺纹扭矩Ts 支承面扭矩Tw 紧固转角θ f
试件装夹装置
• 试验装置可自动或手动操 作,对螺母施加紧固扭矩, 扳拧速度以4r/min为宜. • 试件只能使用一次 • 试验中,扳拧螺母时,螺 栓及弹簧垫圈不得转动.
紧固特性值计算
1、扭矩系数
①.50-80% 屈服紧固 轴 力内取点 ②.测定紧固轴力及 紧固扭矩 80% 50%
拧紧检测方法
•事后法:装配过程完成后,再进行检测,一般用精度
<3%的机械式扭力扳手或电子式扭力扳手
• 检测方法有三种:
1、松开法 螺纹副松开时瞬时值
该方法误差大,松开扭矩小于实际扭矩(10-20%)
2、标记法 作标记,先松、再紧至记号处时值 该方法有可能改变摩擦系数及损坏防松紧固件
3、紧固法 螺纹副紧固瞬时值
细牙螺纹、六角螺栓、螺母
μw μS
0. 1 0.12 0.15 0. 2
紧固扭矩目标值确定
• Tf= Ts + Tw = K Ff d
•1、确定零部件装配夹紧力,得出预紧力Ff
•2、确认屈服紧固轴力Ffy>(1+0.01m)Ff
•3、通过试验,测出其表面及螺纹副状况下的 K值, 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4、根据公式计算目标扭矩
极限紧固轴力
③.根据公式 K = Tf /(Ff D)
④.测定多组(8组), 求得平均值
紧固特性值计算
2、螺纹摩擦系数
①.50-80% 屈服紧固轴力内取点 ②.测定紧固轴力及螺纹摩擦扭矩 ③.根据公式 ④.测定多组(8组),求得平均值
3、支承面摩擦系数
①.50-80% 屈服紧固轴力内取点 ②.测定紧固轴力及支承面摩擦扭矩 ③.根据公式
扭 矩 法
扭矩法特点:利用扭矩值与预紧力的线性关系,
只对紧固扭矩(Tf)进行控制,操作简便。
使用范围:弹性区域
检测工具:扭力检测器(指针/表盘扭力扳手、 扭力传 感器等)
★ 由于紧固扭矩的90%左右被螺纹和支承面扭矩所消耗,
初始预紧力的离散度随着拧紧时摩擦损耗等因素的控制 程度而变化,所以离散度较大
屈服点控制法
扭矩
起始扭矩
角度
1、拧紧系统先将螺栓拧至一起始力矩(50%),然后系统不断计 算 扭矩/转角 斜率,当螺栓材料达到屈服点(扭矩不再增加, 而角度增加很快)斜率急剧下降,则系统发出控制信号 2、得到信息后,系统略微停顿,再转10°左右
螺栓长度法
• 1、螺栓长度法主要是在装配过程中测量螺栓的伸长 量,来控制螺栓的装配,从而达到直接控制螺栓 轴向预紧力 • 2、测量方法:红外测长仪、超声波测长仪等高精度 的动态测量仪(将螺栓变形量转换成螺栓轴向力) • 3、事例:泰山核电站部分重要螺栓采用螺栓长度 法 控制螺栓装配
附:摩擦系数与扭矩系数对照表
粗牙螺纹、六角螺栓、螺母
μw μS
0.1 0.12 0.15 0.2
0.1 0.14 0.151 0.167 0.193 0.1 0.134 0.145 0.161 0.188
0.12 0.153 0.164 0.18 0.206 0.12 0.147 0.157 0.174 0.201
紧固扭矩和预紧力的关系
关系式(弹性区内):
Tf = Ts + Tw = K Ff d
影响预紧力的因素
预紧力:Ff = T / K d
表面状态(μS
、
μw)将直接导致扭矩系数K变化
在采用同一扭矩紧固时:
1、表面摩擦系数上升,K值变大,则预紧力Ff不足
2、表面摩擦系数下降,K值变小,则预紧力Ff增大,可 导致螺纹连接破坏失效
屈服扭矩目标值确定
• 1、按螺纹应力截面积(As)及其等效直径(dA)
计算出屈服紧固轴力Ffy
• 2、根据公式计算屈服紧固扭矩
附:摩擦系数、屈服紧固轴力、屈服紧固
扭矩对照表
Ffy (KN) Ffy (KN) 规格 性能等级 螺纹摩擦系数μ S 支承面摩擦系数μ w 0.2 0.25 0.3 0.2 0.25 0.3 6.8 6.6 6 5.4 10.5 12 13.5 M6 8.8 8.8 7.9 7.2 14.5 16.6 18.6 8.8 16.2 14.6 13.2 35.2 40.2 45.2 M8 10.9 23.8 21.4 19.4 50.1 57.3 64.4
扭矩的变化
30s
• 螺纹拧紧后,30s内发生扭矩变化
1、硬连接 2、软连接 扭矩增加 扭矩衰减
采用过程法检测,可有效的控制初始预紧力
五、汽车螺纹紧固控制工具
拧紧工具性价比 标定控扭精度 实际控扭精度 2- 3% 3-5% 6- 8% 10-15% 8-10% 10-15% 8-10% 10-15% 7% 10% 5-10% 3% / 不定扭
汽车螺纹拧紧知识
——紧固通则及拧紧试验
2002.3.10
汇报内容
1、螺纹紧固基本概念
2、螺纹紧固的实质
3、螺纹拧紧方法
4、螺纹紧固控制及监测方法
5、汽车螺纹紧固控制工具
6、螺纹紧固试验方法
一、螺纹紧固基本概念
螺纹紧固定义:
拧紧螺栓或螺母,使螺栓承受拉力、 被连接件承受压力 螺纹连接定义:
用螺栓-螺母 或螺钉拧入内螺纹,使
4、螺纹根部的缺口效应造成应力与应变的集中
试验测定项目
• 试验测定项目:螺纹连接副的紧固特性值
紧 固 特 性 值 测 定 项 目 紧固特性值 扭矩系数 K 螺纹摩擦系数 μ s 支承面摩擦系数 μ w 屈服紧固轴力 Ffy 屈服紧固扭矩 Tfy 极限紧固轴力 Ffu 测 定 项 — — — — — — — — — 目 — — — — — — — —
该方法对测试人员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上述方法对特殊要求的防松、密封胶螺栓及采用转角和屈服点 控制装配的螺栓不适用
拧紧检测方法
• 过程法:装配过程中进行检测
• 检测方法有四种: 1、传感器直接测量法 2、固定传感器法 3、传感器替换法
4、传感器延伸法
上述方法主要采用机电一体化化螺母拧紧机,在装配 过程中直接控制,只需对拧紧机进行定期标定
两个及其以上的被连接件达到紧固
弹性 塑性紧固
• 弹性紧固定义:
紧固时外螺纹的变形在弹性区域内
•塑性紧固定义:
紧固时外螺纹的变形在塑性区域内
弹性 塑性紧固图例
紧固轴力
轴力F :作用在外螺纹件轴向拉力
(被连接件夹紧力) 屈服紧固轴力Ffy: 拧紧时螺栓达到屈服的轴力 极限紧固轴力Ffu: 拧紧时螺栓发生簖裂的轴力
四、螺纹紧固控制及检测方法
• 1、预紧力过程控制方法:
A、扭矩直接控制法 B、扭矩控制 — 转角监控法
C、屈服点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