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原理
混频,又称变频,也是一种频谱的线性搬移过程,它是使信号自某一个频率
变换成另一个频率。
完成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混频器(或变频器)。
混频器是频谱线性搬移电路,是一个六端网络。
它有两个输入电压,输入信号S u 和本地振荡信号L u , 输出信号为I u ,称为中频信号,其频率是C f 和L f 的差频或和频,称为中频I f ,I L C f f f =± (同时也可采用谐波的差频或和频)。
由此可见,混频器在频域上起着减(加)法器的作用。
混频器的输入信号S u 是高频已调波、本振L u 是正弦波信号,中频信号也是
已调波,除了中心频率与输入信号不同外,由于是频谱的线性搬移,其频谱结构与输入信号S u 的频谱结构完全相同。
表现在波形上,中频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包络形状相同,只是填充频率不同(内部波形疏密程度不同)。
混频器是超外差接收机中的关键部件。
采用超外差技术后,将接收信号混频到一固定中频,放大量基本不受接收频率的影响, 这样,频段内信号的放大一致性较好,灵敏度可以做得很高,选择性也较好。
设输入到混频器中的输入已调信号S u 和本振电压L u 分别为
cos cos S S C u U t t ω=Ω
cos L L L u U t ω=
这两个信号的乘积为
L s L c L s L L c L c cos cos cos 1
cos [cos()cos()]
2
S u u U U t t t
U U t t t ωωωωωω=Ω=Ω++-
若中频I L c f f f =-,经带通滤波器取出所需边带,可得中频电压为
cos cos I I I u U t t ω=Ω
下图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完成。
R7MC1496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也可采用双电源供电。
本实验电路中采用+12V ,-8V 供电。
R 12(820Ω)、R 13(820Ω)组成平衡电路,F 2为4.5MHz 选频回路。
本实验中输入信号频率为S f =4.2MHz ,本振频率L f =8.7MHz 。
为了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件必须工作在非线性状态,而作用在混频器上的除了输入信号电压S u 和本振电压L u 外,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
它们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干扰是由于混频器不满足线性时变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干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三、实验内容
(1)用高频信号发生器做本振信号,将频率8.7L f MHZ =(幅度U LP-P =300mV 左右)的本振信号从J8处输入(本振输入处)。
4.19s f MHZ =(幅度U SP-P =100mV 左右)的高频信号(由3号板晶振提供)从相乘混频器的输入端J7输入,用示波器观察TH8和TH9处波形。
(2)改变高频信号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记录输出中频电压U i的幅值,并
(3)改变本振信号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记录输出中频电压U i的幅值,并
结论:允许误差范围内Ui幅值基本不随本振信号电压幅度变化而变化。
(4)用频率计测量混频前后波形的频率.混频前:4.19Mhz 混频后:4.5061khz (5)混频的综合观测(需外接信号源)
令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由1K音频信号调制的载波频率为4.2MHz的调幅波,作为本实验的载波输入,外接信号源输出8.7MHz的本振信号,用示波器对比观察J9处和调制信号的波形。
四、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计
五、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数据,并归纳并总结信号混频的过程
六、思考题
分析寄生干扰的原因,并讨论预防措施。
答:干扰是由于频率通过寄生道形成.
在非线性状态下,混频器难免会产生干扰和噪声作用.则其与输入信号电压Vs,本振电压Vi间任两点均可产生组合频率,若其接近或等于中频,其将与输入信号一同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预防措施:
减少非线性失真各种组合频率干扰
选择近似理想或接近平方率的想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