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教学重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能正确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用图表表示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等物质相互关系
一、让学生结合课本本章目录回顾各节次的基础知识,组内相互督促检查。

二、组内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完成学案,教师点拨矫正。

1
2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和决定的;
制二氧化碳用的装置是:
常温
固体+液体—→气体因此发生装置选择______。

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由气体的和决定的;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因此用法来收集,收集装置选择___。

3、列表对比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请根据学案内容,归纳并填写下表:
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H4(有机物)
C CaCO 3
CO 2
CO H 2CO 3
三、知识巩固
1、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组成的碳单质,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____ ____ __。

由此说明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决定物质的用途。

2、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对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_____,制墨汁_____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_____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_____。

O 2
3.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操作步骤是①收集气体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④向漏斗里注入酸液⑤将固体药品加入到锥形瓶中。

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③⑤④②①4、文文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

请回答问题:
(1)大理石应放在中,装置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验满时应把燃着
(2)用装置B收集CO
2
的木条放在处(选填字母)。

5、合肥晚报讯(节选):合肥市卫生局应
急办主任龚仁俊提醒说,从2009年春节
到现在,应急办已接到全市50余起煤气中毒事件报告; 2006年2月14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四家医院陆续接收因使用煤球炉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87人,其中3人死亡;2005年3月15日到16日17个小时内,合肥市也是出现30多起煤气中毒事件,一人死亡……据介绍,通过这几年煤气中毒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煤气中毒者呈现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大多中毒者居住空间狭小;二是将煤炉放在屋内;三是通风不够。

请回答:
(1)煤气中毒是由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的原理是。

(2)在煤燃烧过程中,CO是怎样产生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它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
(4)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6、右图是碳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实验装置,该
反应需几分钟时间。

最能说明这个反应已经完成的实验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应先,然后。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纸染成紫色,经烘干后做成两朵干燥的紫色小花。

先取一朵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再取另一朵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如右图)
(1)观察到集气瓶内的现象分别是:第一朵小
花。

第二朵小花,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取出第二朵小花小心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你能根据煤炉结构简图,写出煤炉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9、初中化学涉及许多化学反应类型,请你整理归纳,按
以下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例,要求有二氧化碳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1)化合反应_________ 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 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 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 ______ (5)不属于上述反应类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物质X与Y充分化合,可得到Z;X与CuO反应,也有Z生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作出推测:
(1)如果X是单质固体,则X是(写化学式) ___ __
(2)如果X是氧化物,则X是(写化学式) 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结合课本,让学生以拟人化的语言描述本单元几种常见的物质,如碳的几种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二氧化碳的产生等。

【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本,改变传统的复习课本的习惯,以提高复习效率。

【活动要求】:课前布置,课下完成。

课堂上让几名学生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述几种物质,其他组内同学可作补充发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