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2-05-23T16:51:29.13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金超[导读] 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

陈金超河北省故城县育才中学
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它也有不足之处。

尤其是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思考完善之处,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整合实践,谈谈当前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关于师生“主导——主体”的关系(一)误区: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肘,有些教师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好;对于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没有进行,放手让学生到互联网上学习。

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缺失了。

这不但没有把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策:主体与主导并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

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现代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关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误区: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现代多媒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

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

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

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二)对策:“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

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往,无形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关于学习资源
(一)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语文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

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固然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然而,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或惟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这样。

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标牌广告等等。

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很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境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及名著等,这些是网络资源中所无法提供的。

(二)对策:多种资源各尽其用。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

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环境,参观名胜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以获得真实的感知,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查阅图书、报纸、杂志,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重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网络资源,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惟一的资源或最好的资源。

四、关于课件的制作与利用
(一)误区: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

对现代的教与学来说,充足的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必须有相应的课件的支持。

只有丰富的课件资源,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而课件的制作必须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件必须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课件制作水平低,并且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一些语文课件只是课本、教案和练习册的简单搬家,往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得学习课件单调、沉闷;有些课件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课件脱离课文实际,百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偏斜;优秀的课件资源又很缺乏,即使网上有一些,但由于界面不够友好,操作难度大,只能供制作者本人使用,不能资源共享。

(二)对策: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对于语文课件的制作:
1、必须为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是走出语文课件制作误区的关键。

课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取与课文相应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

2、要让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和研制出更多的优秀课件资源,这样更能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

3、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

4、在课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不仅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人机交互,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协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再优秀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同一课件也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教学的环境中。

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与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工作平台上,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己随意地加以组合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