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七大手法之防错法
应用原理
8. 应用原理
8.1 断根原理 将会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排除掉,使之 绝不发生错误。 8.2 保险原理 藉用二个以上的动作必需共同或依序执行才 能完成工作。 1)借“共同”动作必须同时执行来完成。例:开银行保险箱。
8.3 自动原理 以各种光学、电学、力学、机构学、化学等 原理来限制某些动作的执行或不执行,以避免错误之发生。 1)以“重量”控制的方式来完成。例:电梯超载时。 2)以“时间”控制的方式来完成。例:烘手机。 3)以“电流”用量的方式来完成。例:家庭电源开关保险丝。
防错法
1. 名称及目的 2. 防错法的意义 3.&4. 防错法的功用及应用范围 5. 防错法的基本原则 6. 常见的防错方式 7. 防错法的作用 8. 防错法的应用原理
讲义大纲
讲义大纲
1. 2. 3.&4. 5. 6. 7. 8.
名称及目的 防错法的意义 防错法的功用及应用范围 防错法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防错方式 防错法的作用 防错法的应用原理
作用
7.防错法的作用
1.排除化:剔除会造成错误的原
因
积极方法:排除错误 之原因,防止发生
2.替代化: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
替.
3.容易化: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
合适、更独特,或共同性以减低失败
4.异常检出: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
消极方法:减少错误, 防止波及 5.缓和影响: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
现象,但在下一制程中,能将之检出,以减 少或剔除其危害性 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
应用原理
8. 用原理
8.8 层别原理 为避免将不同工作做错,而设法加以区别出来。 1)以线条之粗细或形状加以区别.例:回函条沿虚线撕下。 2) 以不同之颜色来代表不同之意义或工作之内容 8.9 警告原理 不正常 现象发生时以声光或其他 方式显示出各种“警告” 的讯号。 8.10 缓和原理 虽然 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 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 度。例:鸡蛋之隔层;保利 龙。
防错装置
6.常见的防错装置
(1)人类五官具有的防错装置功能 颜色表示和识别符号﹔ 类似零部件和材料隔离放置﹔ 手感识别﹔ 注意事项用大字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示﹔ 启动警铃报警的装置﹔ 考虑噪声水准﹑换气﹑空调等.
防错装置
6.常见的防错装置
(2)设计机械装置来防错 产品发生不良时﹐机械停止加工的装置﹔ 作业错误时﹐机械停止加工的装置﹔ 作业错误时﹐不安装物料的装置﹔ 自动修正错误的结构装置﹔ 检查前工程的不良﹐并分离不良的装置﹔ 作业有遗漏时﹐下工程就停止的装置.
应用原理
8. 应用原理
8.9 警告原理 不正常 现象发生时以声光或其他 方式显示出各种“警告” 的讯号。 8.10 缓和原理 虽然 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 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 度。例:鸡蛋之隔层;保利 龙。
名称及目的
1.名称及目的
A.手法名称﹕防止错误法 (防错法) B.目的﹕认识”防错法”的意义,及学习 如何应用”防错法”的原理于我们的工 作上,以避免工作错误的发生,进而达 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零缺点)”之 境界。
意义
2.意义
防错法又称---防愚法,其义即是防止愚笨的人做错 事.亦即,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 2.1 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 不需要注意力。 2.2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做错的构造-不需要 经验与直觉。 2.3 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能不出差错的构 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超的技能。
功用及应用范围
3.&4.功用及应用范围
3.功用 3.1积极: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 3.2消极: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程度. 4.应用范围: 任何工作无论是在机械操作,产品使用上,以及文 书处理等皆可应用到.
基本原则
5.防错法基本原则
A.轻松原则---难以辨认﹑难拿﹑难动等作业﹐使作业员容 易疲劳而发生失误。 B.简单原则---需要高度技能与直觉的作业,容易发生人为失 误。考虑用治具及工具,进行机械化,使新进人员或支援人员 也不容易出错。 C.安全原则---有不安全或不安定因素时,加以改善使其不会 有危险;马虎作业或勉强作业有危险时,设法安装无法马虎或 无法勉强作业的装置. D.自动化原则---依赖像眼睛,耳朵等感官进行作业时,容易 发生失误.制作治具或使之机械化,减少用人的感官来判断的 作业.一定要依赖感官的作业,譬如:当信号一红即同时有声 音出现,设法使之能够二重三重的判断.
应用原理
9. 应用原理
8.4 相符原理 检核动作,防止错误的发生。 1)依“形状”的不同来达成。例:USB接口。 2)依“符号”指下来达成。例:电池的安放(正负极指示)。 3)以“声音”方式来检核 例:计算器﹐手机按键。 8.5 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顺 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 8.6 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方式,来达到保护某些地区, 使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 8.7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 “复制”方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