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专业《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2021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课程所属系部: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
总学时: 64学时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2014年6月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等都离不开测量工作。
学生完成了工程建设概论和认识实习后,进行工程施工准备和工种实训的学习。
在对各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为期十五周,采用理实一体专周的教学形式,在测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建筑工程专业和水利工程施工专业中的施工课程奠定工程测量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仪器观测操作、记录计算、分析测量数据,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知识和作业方法;掌握地形图的测绘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及今后从事测量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测量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和设备。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测量工作的三个基本任务,熟练操作仪器设备,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点布设,进行控制测量;能使用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量;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学习土坝、水闸、隧洞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基
本方法。
2.2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角度、距离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坐标换算、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熟练操作仪器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的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设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和施工测量。
素质目标:在掌握测量基本原理和操作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测量知识,具备学习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发现问题并纠正和解决测量中的问题,能够在所学测量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理解和掌握各种实际方法。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设计见下表。
学习情境设计
4、课程实施
4.1教学模式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形成“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教相辅,融‘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4.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每个情境均采用边讲边练、集中讲解、分组讨论,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某一建筑物设计实例的典型实训项目,由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学生实训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规范、标准等各种参考资料,使学生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网络、工程现场
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标准、新规范、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 教学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工程图片展示、f1ash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现场参观模型展示等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提高效率,使生动性、真实性增大,距离感减小,便于复习,逐步提升教学总体效果。
采取师生互动教学方式,互相质疑、答疑、解疑的研讨式课堂结构;采用案例法、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承担者和维护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受益者,因此,师生同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成为学生的主体。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受学生反馈的启发与激励,又不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4.4教学队伍
本教学队伍由工程测量教研室和建筑工程教研室校内专职教师4名,校内兼职教师4名,企业兼职教师3名组成。
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学科专业以水利工程、工程测量为主,涉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结构较好、师资配置合理。
4.5教学场地和条件
我院校区具备良好的室内、外和多媒体教学条件,通视条件好,适宜进行测量基本理论和仪器基本操作的教学及控制测量的实训;
红领巾水库实训基地和院内水工实训基地同时具备水电工程建筑群,可用于地形测量和水电工程施工测量实训。
在巩固已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根据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与富凯龙水利水电集团、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单位新建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融入真实职业环境。
5. 相关说明
5.1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实行“突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实现合格高技能人才的
培养,专兼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情境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情境进行学习,将“教、学、做”融为一体,采用“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实践训练完成的同时,课程完成。
本课程标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在教学中的
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进度、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时间可以有所调整。
具体调整可以根据学校总体教学安排、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以及天气原因对户外实训的影响进行局部调整。
5.2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
5.2.1 教材编写
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培养预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标准编写了校本教材《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实训》初稿,并用于教学。
此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参加“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5.2.2 教材选择
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水利工程测量》靳祥升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2)《工程测量技术》黄文彬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3)《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张茂林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4)《道路工程测量》杨建光
北京;:测绘出版社2010
(5)《全站仪测量技术》何保喜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199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3)《国家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GB/2007-2001) 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3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2009)。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5.3教学评价
全面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突出素质和能力评价,加强过程考核。
本课程按学习项目情境评估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每个环节分别考核,其学习成绩按照教务处的成绩登记要求,计入学生的学籍档案中。
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表见表。
理实兼顾教学成绩考核评价表
考核说明:考核中学习情境2、3、4各占20分,共计60分。
1.学生成绩考核办法:
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学习表现、出勤情况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情况都要记录在案,作为评定学生每个学习项目的依据。
最后根据记录,真实地评定出每个学
生真实的学习成绩。
2.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评教、督导组评教、教研室评教。
5.4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实现了学、听、做、用并举。
除传统教学手段外,还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现场操作,展示大量工程图片和施工现场的教学录像,通过网上的丰富资源进行教学和互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教学交流,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拓展了知识内涵,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习情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课程中的各种教学难题,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编写:编写日期:2014 年6月 16 日
课程标准审定:审定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审核:审核日期:年月日
教务处批准:批准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