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 划
第三章 计 划
第一节 计划工作
一、概述: 1、计划的概念: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 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调整计划。 2、计划的作用: 指明方向,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减少 无序和浪费,有利于管理与控制。
二、计划工作的内容
计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确定目标与实现目 标的途径,它要预先决定以下几方面: (1)做什么?(What)目标与内容 (2)为什么这样做?(Why)原因 (3)何时做?(When)时间 (4)何地做?(Where)地点 (5)何人做?(Who)人员 (6)如何做?(How)方式、手段
四、计划的过程
分析状况 确定目标 确定前提条件 拟订备选方案
拟订派生计划 编制预算 选择方案 评价备选方案
五、计划的类型
1.从广度分:战略性与作业性计划 2.按层次分:(P59图2-2) 宗旨:组织是干什么的和应该干什么 目标:它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战略:是指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 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 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 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七、计划的方法
1.滚动式计划 优点:针对环境变化调整 2.计划评审技术:时间事件网络分析法 3.运筹学方法 4.计划-规划-预算方法 5.投入产出法
甘特图
计划 采购 执行
制造
装配
八、关于计划的误解
1.不准确的计划是在浪费管理者的时间。 2.计划可以消除变化。 3.计划降低灵活性。 4.计划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大计,和中、 基层管理者无关。 5.计划是计划部门的事,和其他管理人 划吗?
六、计划的原则
1.限制性因素原则:“木桶原理” 所谓限制性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 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 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2.合理期限的原则:“许诺原理” 所谓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 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 越小。 3.灵活性原则:指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以便应对 各种不测事件。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 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权变原则:是强调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管理环 境和条件的变化,可以对计划作必要的检查和修正,以增强计 划的应变能力。
案例:科宁是美国一家创建最早的公司之一,主要经营玻璃品生产和加工。
科宁公司成功制造了第一个电灯泡。科宁公司一直由其创始人科尼家庭掌管, 并一直以制造和加工玻璃为其重点。 然而,科尼的这种经营战略也给它带来了许多问题:它的骨干部门——灯 泡生产在30年前曾占领1/3的美国灯泡市场,而今天却丧失了大部分市场;电 视显像管的生产也因面临剧烈的竞争而陷入困境。这两条主要产品线都无法再 为公司获取利润。面对这种情况,公司既希望开辟新的市场,但又不愿意放弃 其传统的玻璃生产和加工。从而,公司最高层领导制定了一个新的战略计划。 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第一,决定缩小类似灯泡和电视显像管这样低产的部 门;第二,决定减少因市场周期性急剧变化而浮动的产品生产;第三,开辟具 有挑战性又具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产品。 第三方面又包括三个新的领域:一是开辟光波导器生产——用于电话和电 缆电视方面的光波导器和网络系统以及高级而复杂的医疗设备等,希望这方面 的年销售量能达到40亿美元。 第二领域是开辟生物工艺技术,这种技术在食品行业方面大有前途。 第三领域是利用原来的优势,继续制造医疗用玻璃杯和试管等,并开拓电 子医疗诊断设备,希望在这方面能达到全国同行业中第一或第二的地位。 科宁公司还有它次一级的目标。例如,目前这个公司正在搞一条较复杂的 玻璃用具生产线,并想向不发达国家扩展业务。很明显,科宁在进行着一个雄 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公司希望通过提高技术。提高效率,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但是,在进行新的冒险计划中,科宁也碰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如果科宁 真要从光波导器和生物控制等方面获得成功的话,就必须扩大其经营领域。另 一方面,科宁给人的印象是要保持其原来的基础,而不是在于获取利润。
程序:它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 步骤。通俗地讲,程序是办事手续。是行动指南,而 不是思想指南。
程序 时间顺序 规则 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 顺序,没有自行处理权利 政策 指导决策,给管理人员 留有酌情处理余地
规划:它是综合性的计划,它是目标、政策、程序、 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等的复合体。需 要预算的支持。 预算:它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 3.按时间分:长期、中期、短期计划 4.按职能分:业务、财务、人事计划
三、计划的性质
1.目的性 2.首位性
计划目标和 如何实现目标 解决
3.普遍性 4.效率性 5.创新性
什么样的组织结构? (组织) ——帮助我们知道 需要什么样的职工? (人事) ——关系到要有何种指导 指导和领导职工? (领导) ——确保计划成功 提供控制标准 (控制)
案例:伊格纳茨•施温于1895年在芝加哥创办了施温自行车公司, 后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在60年代,施温公司占 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不过,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 在。 爱德华•施温是创始人伊格纳茨的长孙,1979年他接过公司的 控制权,那时,问题已经出现,而糟糕的计划和决策又使已有的 问题雪上加霜。 在70年代,施温公司不断投资于它的强大的零售分销网络和 品牌,以便主宰10档变速车市场。但是进入80年代,市场转移 了,山地车取代10档变速车成为销量最大的车型,并且轻型的、 高技术的、外国生产的自行车在成年的自行车爱好者中日益普及。 施温公司错过了这两次市场转换的机会,它对市场的变化反应太 慢,管理当局专注于削减成本而不是创新。结果,施温公司的市 场份额开始迅速地被更富于远见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这些制造 商销售的品牌有特莱克、坎农戴尔、巨人和钻石。 或许,施温公司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把握住自行车是一种全球 产品,公司迟迟未能开发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一直 拖到70年代末,施温公司才开始加入国外竞争,把大量的自行 车转移到日本进行生产。但到那时,不断扩张的台湾地区的自行 车工业已经在价格上击败了日本生产厂家。作为对付这种竞争的 一种策略,施温公司开始少量进口中国台湾省制造的巨人牌自行 车,然后贴上施温商标在美国市场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