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科目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答案 96分道题】单选题【本题型共201.
1.2006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A.10%
B.20%
C.30%
D.5%
2.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3.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4.截止2010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吨二氧化碳。
A.7.5亿吨
B.8亿吨
1
亿吨C.8.5.9亿吨D 5.)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棵A.10
棵.B15.20 棵C.D25棵6.全世界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贮量在()标准煤左右
A.一万亿吨
.一万一千亿吨B
.一万两千亿吨C
.一万三千亿吨D
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17%或全部发电量的)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 7% 提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风能A .核能B C.热能.水能D 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8.
A.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B
2
.五分之一C
.六分之一D
)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9.
A.太空
B.大海C.环境D.森林10.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
A.报纸
.化肥B
.钢材C
.塑料瓶D 11.)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发达国家中,(
A.美国
.日本B .挪威C D.英国12.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二氧化碳、臭氧A B.水蒸气、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甲烷C
3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13.()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美国A B.英国.日本C D.德国
8.7% 年中国()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14.2007
A.煤炭
B.天然气
C.水D.森林)15.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
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
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A .二氧化氮.二氧化碳B
.氯氟烃类化学物质C
D.化肥农药等物质
)的灾难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1750当全球气温比16.2 一触即发。
.工业发展A B.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C
4
D.商业发展17.()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阶段A B.资源禀赋
.消费模式C D.技术进步
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CDM18.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家(
.美国A .日本B C.欧盟
D.发展中国家
,利用天然气替代煤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19.目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很低,仅()炭的潜力相对有限。
A.3.9%
.9.3% B .3.7% C7.8% D.20.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二氧化碳A B.二氧化硫
.硫酸钾C
5
.粉煤灰D道题】202.多选题【本题型共
“三高”是指(。
)1.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高起点A B.高要求
C.高效益D.高效率。
)2.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B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
.人A B .政策.市场机制C
.自然D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4. 。
.水电A B.生物质能
.太阳能C
6
D.风能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5.
.长江A.滇池B
.巢湖C D .太湖。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6.3R原则指(
A.减量化.再利用B C.资源化
D.高效化。
7.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A B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C .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D
)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8. 。
.欧洲A B.北美洲
.亚洲C
7
.南极洲 D 9.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C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
10.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
11.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硫酸A
.硝酸B.盐酸C
.醋酸D
)等方面入手。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12.
.设计A.运行B.经营C
D .管理“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13.。
)
8
A.阳光经济B.风能经济
.氢能经济C D.生态经济
)。
14.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B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
15.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A.雷雨
B.冰雹
.台风C
D.寒潮
,包括()。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16.5A
A.认知性
B .可行性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17.)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复杂性A
9
B.广泛性C.潜在性.累积性D)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18.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碳能源消耗。
.技术创新A B.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C D .新能源)。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19.
A.政府B.企业
C.公众.外资D 20.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B.上海C.保定.西安D
道题】3.10判断题【本题型共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1. 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10
Y.对N.错
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2.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基本特征。
Y.对.错N 和100年左右耗尽。
403.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60
Y.对
.错N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4.
Y.对N.错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5.
Y.对
N.错 6.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Y.对N.错
7.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Y .对11
N.错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Y.对
N.错
9.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26“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
Y.对
N.错
10.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Y.对
N.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