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来水分析计算(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

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

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

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

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

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

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

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

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00.59亿m3,其中淮河流域63.98亿m3,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63.6%,长江流域36.61亿m3,占36.4%。

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水资源量为99.75亿m3,山丘区水资源量为4.75亿m3 ,平原山丘区间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89亿m3。

平原区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中的河川基流补给,采用基径比方法计算,基径比采用0.22。

山丘区资源量的计算,因现有资料无法计算排泄量,仍用山丘区的降雨入渗补给量代替山丘区河川基流量。

2002年江苏浅层地下水水位稳定区较多,现以上升超过0.5m为上升区,下降大于0.5m为下降区,变幅在0.5范围内为稳定区的标准,全省稳定区面积62415 km2,占全省平原总面积的90.21,,上升区面积1318 km2,其余为下降区,为5453km2,蓄水变量和去年相比有所减少,约1.64亿m3。

江苏省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于本省蓄水调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农灌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明显减少,前几年形成的漏斗已逐步恢复。

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圈定,苏锡常?承压漏斗划分标准暂定为水位埋深大于40m,苏北漏斗划分标准为?承压水位埋深大于20m,?、?承压大于30m。

苏锡常?承压含水层漏斗范围和去年几乎一致,中心埋深达88.29米,位置仍在无锡前洲,与去年相同,南通?承压漏斗面积达3050.3 km2,比去年减少了36.8 km2,中心埋深43.73m,位于通棉三厂。

出现漏斗的地区还有盐城、徐州等地。

本年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合计为10688 km2,比去年减少926.3 km2。

(四)总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268.0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 ,地下水资源量100.59亿m3,重复计算量18.29亿m3。

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28,比上年0.31偏小9.7%;平均产水模数为26.26万m3/km2,略小于上年的29.94万m3/ km2。

二、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蓄、引、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统计。

影响实际供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水源的来水情况、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用水的需水要求等。

对于兼有供水、排水等多种功能的水工程,不能将其所有的蓄、引、提水量都作为供水量,必须以实际用水量进行计算。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478.75 m3,比上年466.38亿m3增加12.27亿m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66.56亿m3,占总供水量的97.5%;地下水源供水量12.19亿m3,占总供水量的2.5,。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为68.95亿m3。

地表水水源供水包括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供水。

蓄水工程供水量为本地径流及动用湖库、河网蓄水的水量;引水工程供水量为自外省(包括长江)自流引入的水量;提水工程供水量为从长江抽引的水量;跨流域调水特指从长江自引或抽引入淮河流域的水量。

2002年全省蓄水工程供水198.04亿m3,引水工程供水216.07亿m3,提水工程供水52.45亿m3。

(二)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的毛用水量,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用户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鲜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2002年全省总用水量478.75亿m3,其中长江流域111.81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3.4,;淮河流域234.30亿m3,占全省的48.9,;太湖流域132.63亿m3,占全省的27.7%。

2002年全省各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263.47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03,;工业用水145.53亿m3,占总用水量的30.40,;城镇生活用水(包括公共设施用水和流动人口用水)26.05亿m3,占总用水量的5.44,;农村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17.97亿m3,占总用水量的3.75,;林牧渔用水25.73亿m3,占用水量的5.37%。

(三)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2年全省总耗水量244.01亿m3,占总用水量的50.97,(即耗水率)。

农田灌溉耗水量较大,占总耗水量的79.81,,主要消耗于渠系损失、农田蒸发、渗漏以及深层入渗等;工业、城镇生活所消耗的水量较少,工业耗水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水份消耗和各个生产环节的水分损失等,约占总耗水量的8.58%。

三、水质调查评价(一)污废水排放据省环保厅统计,2002年全省6107家工业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3.2亿t,比上年增加了0.3亿t。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3亿t,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60.9%,比上年减少0.8亿t;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9亿t,占污废水排放总量的39.1%,比上年略有上升。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78.5万t,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30.2万t,占cod排放总量的38.5%;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48.2万t,占cod排放总量的61.5%。

(二)河湖水质1、河流通过对全省180余条河流,330个地表水河流水质断面,4262km控制河长的水质评价,水质较2001年略有恶化。

超标断面为63.6%,劣于?类水的河长为2462km,占总控制河长的57.8%。

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溶解氧、挥发酚。

其中总磷是选测项目,只是对总磷污染可能比较严重的地区实施监测,全省只监测了96个站点,有55个断面超标。

2年水质状况对照表(%)枯水期监测断面数为329个,总控制河长为4249km。

其中劣于?类水的断面有219 个,占总监测断面的66.6 %;劣于?类水的河长为2571km,占总控制河长的60.5%。

丰水期监测断面数为328个,总控制河长为4242km。

其中劣于?类水的断面有201 个,占总监测断面的61.3%;劣于?类水的河长2447km,占总控制河长的57.7%。

2、湖库对36个水库及部分湖泊岸边进行了监测,其中劣于?类水的断面有14个占38.9%。

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bod5、总磷。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2002年,全省水量的收入项为本地径流208.45亿m3;入省水量481.54亿m3,地下水开采量12.19亿m3;支出项为出省水量(包括入海水量)447.80亿m3,用水消耗量244.01亿m3;调蓄项为河湖库蓄变量58.67亿m3。

平衡差为-48.30亿m3,相对误差-5.25,。

2002年全省平均用水指标如下:人均用水量为672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541m3;人均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249升,农村为每人每日116升(含牲畜用水)。

五、重要水事(一)水旱灾害1、2002年旱情2002年,我省淮北地区发生严重的春旱、夏秋连旱,沿江、沿淮丘陵山区也出现旱情。

淮北主要湖库水位长期低于死水位,汛末蓄水量为历史同期最低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