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
35
4.水分 一般的增塑剂是不溶于水的,但因酯型增塑 剂等的极性较大,所以能吸收和溶解微量的 水。 这些微量水的存在会促进增塑剂的分解。
36
5.重金属和无机物 在增塑剂中常含有极微量的重金属和无机物。 重金属是自动氧化的催化剂,会促进增塑剂 的分解。 离子性物质的存在是导致增塑剂体积电阻降 低的原因。
加量而控制塑化程度,是常用的增塑剂,通常所说的增塑
剂即指外增塑剂。
16
2. 按相容性可分为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主增塑剂——与基础高分子材料(树脂、生胶) 相容
性较好,其分子不仅能进入高分子材料的不定型区,而 且能插入结晶区,也称“溶剂型增塑剂”,可单独使用。 辅助增塑剂——与基础高分子材料(树脂、生胶)相 容性较差,其分子只能进入高分子材料的不定形区,而
必须削弱其分子间力,并破坏结晶区。
12
2.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关于增塑剂的增塑原理,历史上曾提出多种理论观点,目前被普遍接 受的提法是: 高分子材料的增塑,是由
于材料中高聚物分子链间聚集
作用被削弱的结果。即增塑剂 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
+ -
+ -
+
-
+ -
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
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 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的结
14
2.2 增塑剂的分类
1. 按引入方式分类 2. 按相容性分类 3. 按适用性分类 4. 按化学结构分类
15
2.3 增塑剂的分类
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 按引入方式可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以共聚或接枝的方式引入高分子材料的 增塑剂,也可称“键合型增塑剂”,其优点是物理持久性 高,但存在难实施、适用性小等缺点,故不常用。 外增塑剂——以添加的方式引入高分子材料的增塑剂, 也可称“添加型增塑剂”,其突出优点是便于灵活调整添
例如:
O C O CH2 O O CH2 O 极性基团 C2H5 C C (CH2)3CH3 (CH2)3CH3
C2H5 非极性基团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DOP) (简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9
4. 增塑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增塑剂绝大部分用于生产各种软质PVC制品,如薄
膜、凉拖鞋、软管、人造革、电缆料等。PVC软制品中 平均100份树脂要添加40一50份增塑剂。但也可用于几 种其它类型高分子材料,例如: ① 聚偏二氯乙烯 ② 聚乙烯缩丁醛 ③聚乙酸乙烯
⑤ 柠檬酸酯类:包括柠檬酸脂肪醇酯和乙酰柠檬酸脂肪醇酯。
⑥ 磷酸酯类:包括磷酸脂肪醇酯、磷酸酚酯、磷酸混合酯和含氯 磷酸酯。
⑦ 聚酯类:二元酸与二元醇的缩聚物。
⑧ 环氧化合物:包括环氧化油、环氧脂肪酸酯等。 ⑨其它:如氯代烃、苯甲酸单酯等。
20
重要化学结构类型增塑剂的其它分类法归属
结构类型
邻苯二甲酸酯 偏苯三酸酯 脂肪族二元酸酯 聚酯 环氧化合物 磷酸酯 氯代烃
22
1.邻苯二甲酸酯 由邻苯二甲酸酐与各种醇类酯化可制取多品种的 邻苯二甲酸酯系列化合物。 高碳醇酯方面:通用性好,多为侧链醇酯,最具 代表的是二辛酯(DOP),是目前通用增塑剂的 标准,其他增塑剂都是以它为基准加以比较的.
23
2.对苯二甲酸酯和间苯二甲酸酯 对苯二甲酸酯一般为结晶固体,与PVC不相容; 但具有一定支链的高碳醇的对苯二甲酸酯液 体与PVC相容,它们与相应的邻苯二甲酸酯比 较,挥发性低,低温性、增塑糊黏度稳定性 及电性能都较好,可作为耐迁移增塑剂。代 表性品种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间二甲苯酸酯在某些性能上,如挥发度,耐 油抽出性,溶剂化能力等,比对苯二甲酸酯
38
进一步的钻研。
第二章 增塑剂
刘程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
2.1 增塑剂的概念
2.2 增塑剂的增塑原理 2.3 增塑剂的分类 2.4 增塑剂的性能与选用
2
3
4
增塑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中产销量最大的品类,对促
进塑料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PVC)polyviny chloride 工业
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增塑剂工业已发展成为以 石油化工为基础,以邻苯二甲酸酯为核心的多品种,大生 产的化工行业。
苯二甲酸酯类 苯二甲酸酯类是工业增塑剂中最主要的品种,品种 多、产量大,几乎占增塑剂几年消耗量的80%以上。 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高沸点化合物,它们一般都具有 适度的极性,与PVC有良好的相容性也是其一大特点。 与其他增塑剂比较,还具有适用性广、化学稳定性 好,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便宜易得、成本低廉等优 点。下面介绍几类苯二甲酸酯:
弹性摸量,从而可改进其加工性,并提高制品的柔软性
和拉伸性能的物质。
7
2. 增塑剂的基本理化性质特点 化学稳定性好、高沸点、难挥发、低 粘度、与高分子基质有一定的相容性但不
与其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增塑剂绝大多数是高沸点的稳
定油状有机液体,少数为低熔点有机固体
物质。
8
3. 增塑剂的基本化学结构特点 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结合构成。
25
磷酸酯 磷酸酯是由三氯氧磷或三氯化磷与醇或酚经 酯化反应而制取。
磷酸酯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抗菌 性。缺点是价格较贵,耐寒性较差,大多数 毒性较大,特别是芳香族磷酸酯(TCP), 不能用于和食品接触的场合。
26
环氧化合物 环氧增塑剂是分子结构中带有环氧基团的化合 物。主要是用在PVC中改善制品对热和光的稳 定性。 它不仅对PVC有增塑作用,而且可以使聚氯乙 烯键上的活泼氯原子稳定,结构中的环氧基团 可以吸收因光和热降解出来的氯化氢,从而阻 止了PVC的连续分解作用,起到稳定作用,可 起到延长PVC制品的使用寿命。 其主要品种有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辛酯等。
31
这些非酸性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铝的化合物,如氧化铝,铝酸钠等; IV族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铁、钛酸四丁酯、 氧化锆和硅的化合物等; 碱土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 V族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锑、羧酸铋等。
32
增塑剂中微量杂质对其性能的影响
1.酸分 增塑剂酸值的高低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增塑剂中残存有未反应的原料酸和单酯(即酸性 酯) (2).增塑剂中残存有酸性催化剂或它们的酯; 酸值较高的增塑剂一般热稳定性差,更容易发生热分 解;在蒸馏工序,酯型增塑剂在200℃以上只要稍有 一点酸存在就会发生接触分解,分解为原料酸和烯烃。 酸值与增塑剂的臭味有密切关系,如把DOS减压密封 在一装置中,在180摄氏度下加热时原来酸值高的产 生的臭味更强。
27
聚酯增塑剂
聚酯增塑剂是属于聚合型的增塑剂,它是由二元 酸和二元醇缩聚而制得,其结构式为:
(R1、R2分别为二元醇和二元酸) 聚酯增塑剂一般塑化效率都很低、粘度大、加工 性和低温性都不好,但挥发性低、迁移性小、耐 油和耐肥皂水抽出,因此是很好的耐久性增塑剂, 因而有永久型增塑剂之称。近年来一直在稳步发 展年产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的3%。
③ 阻燃型(SP-FR)增塑剂:兼具阻燃剂功能,常
用的主要是磷酸酯和和卤代烃类。
19
4.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① 苯二甲酸酯类:包括邻、对、间苯二甲酸酯。 ② 脂肪族二元酸酯类:包括己二酸酯、壬二酸酯、癸二酸酯等。
③ 苯多酸酯类:包括偏苯三酸酯和均苯四酸酯。
④多元醇酯类:包括乙二醇等二元醇、丙三醇等三元醇及季戊四 醇等四元醇的低级脂肪酸酯和苯合使用,不能单独
使用。
17
3. 按适用性可分为通用型、高性能型和特殊增塑剂
通用型增塑剂(GP)——性价比合理、性能平衡性好因而适用性 强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典型的通用型增塑剂。
高性能型增塑剂(PP)——能提供某一/某些特别优异性能的增塑
剂,主要包括: ① 耐低温型(PP-LT)增塑剂:能提供特别好耐低温性能,也称耐
H Cl C C H H n
聚氯乙烯 (PVC)
5
2.1 增塑剂的概念
1. 增塑剂的基本功能 2. 增塑剂的基本理化性质特点 3. 增塑剂的基本化学结构特点 4. 增塑剂的主要应用领域
6
1. 增塑剂的基本功能
高分子材料,尤其像PVC这样的极性且分子结构规 整性好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分子间力较强且结晶度较高, 因此存在熔体粘度高、难加工、制品质地硬而脆因而用 途受限的缺点。 增塑剂是加入高分子材料时,可在不改变其基本化 学特性的情况下,降低其熔体黏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
- +
- +
- +
晶度,从而使聚合物塑性增加。
DOP对PVC增塑模式
13
从表观来看,一些常见的热塑性高分子聚合 物的玻璃化温度(Tg)是高于室温的,因此在 常温下,聚合物处于玻璃样的脆性状态。加 入适当的增塑剂以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 可以下降到使用温度以下,这时聚合物材料 就呈现出较好的柔韧性、可塑性、回弹性和 耐冲击强度,可以制成各种有实用价值的产 品。
辅 通 主 助 用 √ √ √ √ √ √ √ √ √
高性能 SS △
特殊
LT LV LD Stab FR △ △ △ ○ ○ △ △ △ △ ○ ○ ○ △ △
△
△
√代表“属于”, ○ 代表优,△代表“一般”。
由上表可对重要化学结构类型增塑剂的性能特点及适应性获得概 貌性了解。
21
增塑剂的主要品种
37
2.4 增塑剂的性能与选用
1. 理想增塑剂的性能要求 增塑效率高、相容性好、(自身)稳定性高、物挥发性低、
不迁移、不析出、耐抽出、耐寒、耐微生物、阻燃、
无毒、无味、无臭、无色、无污染性、价格低廉等。 2. 实际增塑剂的性能特点与选用 实际增塑剂的性能均存在美中不足,因此,必须根据 特定制品的性能和成本要求进行选择应用。 显然、要成为增塑剂选用高手,单凭本课程所学是 不充分的,还要求对不同类型及品种增塑剂的性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