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历史与发展

管理学历史与发展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7)系统学派
创始人:卡斯特(F. E. Kast)等,《系统理论和管理》 。 理论:

其以系统为基础来研究管理,强调任何组织都是由若干子系 统所构成。
企业的经营系统可以划分为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作业子 系统。在管理工作中,强调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以实 现组织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按系统论的观点管理企业,强调整体优化,局部利益 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某公司有两个生产车间,由于采用工艺专业化方式生 产,所以二车间必须要对一车间加工的半成品进行再加工 后才能生产出成品,但由于两个车间的管理方式是事业部 制,各自独立经营。因而,一车间加工的半成品可以供给 二车间也可以外销。一车间外销价格为100 美元/件,而 二车间到市场购买相应的半成品时.至少为130 美元/件, 显然,为了保证整个公司的生产正常进行,一车间应该在 满足了二车间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外销其半成品,否则虽 然一车间的业绩较好,但整个公司的业绩肯定会降下来。 此时,只有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才能保证整个公司的发展。
通过对英国煤矿中长壁采煤法生产问题的研究,发现单只分 析企业中的社会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 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 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 术系统的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 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管理思想的发展
牛西威公司在英国已经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公司,其“威克”品 牌在市场上比较知名,应该说它应“先谋势、后谋利”,最终创出更 大名气,以便于更好的长期发展,然而该公司却在1984 年做了一个 错误决策:以每年收取8000 美元的费用允许一个名声较差的小公司 使用它的商标经营其质量较差的产品,结果到1985 年7 月该公司开 始出现产品大量积压,最后虽然中止了这个小公司的商标使用权,却 无法挽回其失败的局面。因而,眼前利益必须要服从长远利益。否则, 必然会象牛西威公司那样惨败。
返回
(11)经理角色学派
代表人物:明茨伯格 主要观点:总经理们并不按人们通常认为的那种职能分
工行事,而是还进行许多别的工作。
经理扮演着10种角色:(参见第二章内容)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3种 信息方面的角色有3种 决策方面的角色有4种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主张运用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管理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方法:模型。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10)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杰伊•洛希和弗莱德•E•菲德勒
主要理论:“超Y理论” ,领导权变模型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4)经验(或案例)学派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 •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威廉• 纽曼等 基本管理思想:管理学就是研究管 理经验。通过研究管理中成功经验 或失误,就能理解管理问题,就自 然学会了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实践:针对泰勒的“计划、执 行职能相分离”(忽视工人兴趣), 提出目标管理(MBO)。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
代表人物:[美]伯法(E 〃 S 〃 Buffa)《现代生产管理》
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即OR)
规划论 库存论 排队论 对策论 搜索论 网络分析
内容: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
理论:只要管理、组织、计划、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就能用数学
符号和运算关系来予以表示。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与行为学派关系密切 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 理论:把有组织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压力和冲 突支配的社会有机体。 关于激励的经济性的思想。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创始人: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 贡献:
管理思想的发展
(8)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美]赫伯特〃西蒙,詹姆士• 马奇 《管理决策新科学》 理论:
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不是作业,是决策;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 策; “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化”。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9)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
又称数理学派
“超Y理论”主要观点:



人们的需要有不同的类型;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 管理要考虑多面性 目标定位要不断提升才能激起职工的胜任感
领导权变模型:影响领导效果的三个因素——领导与成员的关系;
任务的结构;职位权力。指令性领导与宽容的领导在一定情况下都 能成功。
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现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理论新探索
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理论丛林
孔茨在1980年出版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将现代管理 理论分为11个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 (4)经验(或案例)学派 (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7)系统学派 (8)决策理论学派 (9)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 (10)权变理论学派 (11)经理角色学派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2)人际关系学派
起源: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中期行为科学) 代表人物:梅约,马斯洛,赫茨伯格 理论:管理必须研究人际关系,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 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 了解。重视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通过满足人的 合理需要,来激发人的积极性。
管理思想的发展
(1)管理过程学派
起源: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美]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理论:该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 控制若干职能。该职能对组织具有普遍性,通过对各职能 的研究,指导管理活动,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 缺陷:适用于稳定的组织,不适宜用于动态多变的环境。
管理思想的发展
返回
(3)群体行为学派
起源: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 理论: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重研究 群体中人的行为,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
“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 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 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间的协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