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2020 status survey report document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环保局关于环境发展现状主要环境问题文档3、篇章3: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档4、篇章4:市自主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章5:202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一、全省耕地撂荒现状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
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
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
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
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
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
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
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
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
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
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
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水源断流、难以灌溉,水电成本过高、种植不划算,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等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二、耕地撂荒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耕地撂荒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资源浪费。
耕地撂荒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的进程,在影响耕地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耕地数量的稳定。
二是影响农产品供给。
耕地撂荒面积扩大,随之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产量减少。
按照XX年粮食平均单产247公斤计算,全省16万亩撂荒地减少粮食产量近4万吨。
三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我省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耕地撂荒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就会缺乏有力支撑。
三、减少耕地撂荒的意见及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
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种地热情。
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撂荒农户决不允许享受各种种粮补贴。
调整和完善耕地保护策略,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效益,确保撂荒地尽快恢复耕种。
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大农资监管力度,防止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种地成本上升而出现撂荒。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要鼓励推广现有经验,探索新的办法,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逐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特别是要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应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
将减少或避免撂荒与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果结合起来,达到合理解决和充分利用撂荒地的目的。
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要加大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的积极性。
要大力开展针对撂荒地区的农业技术培训,抓好良种良法推广,使之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强解决撂荒地的科技支撑力量,减少农村隐形撂荒。
篇章2:环保局关于环境发展现状主要环境问题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摘要: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史,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环境问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主要是听天由命、牧农经济,到工业社会提出保护环境,到知识社会将需要可持续发展。
从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演化过程,资源的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原始的依附型、传统的改造型、现代的掠夺型和未来的协调型。
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过渡时期,或称为后工业或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只有保护环境才可能持续发展。
关键词:××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许多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资,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同时大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并发展低污染和无污染的工艺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生产,倡导低碳经济,使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经济发展的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目前××县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水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已逐渐成为××湖的主要污染源,在强化对污染企业监管的同时,加大对入河河道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势在必行。
只有深入进行调研,才能有效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县环境资源现状澄江县地处云南中部,南北最长47.5公里,东西最宽26公里,幅员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湖水域127.2平方公里,阳宗海水域12.13平方公里)。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大昆明经济核心区”和“滇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昆明、玉溪为主的城市群,抓住滇中经济圈、新昆明和昆曼、昆河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机遇,面向东盟、长三角、珠三角,确定发展定位,实现差异性发展。
××县海拔最高2820米(梁王山主峰),最低1327米(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
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天然布局,在云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辖区内水资源丰富,拥有××湖、阳宗海以及大小龙潭50多个,大小河流28条,人均有水量为1918立方米。
气候温和,呈现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四个气候类型的“立体气候”。
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县辖区内拥有丰富的铁、磷、铜等矿产资源,尤其被国际上成为“战略资源”的磷矿储量大、品位高,总储量为6.4亿吨。
截止XX年底,××县共有工业企业501家,从业人员6955人。
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其中磷化工16.8亿元、电力4.3亿元、建筑建材业4.8亿元。
××县辖区内别具一格的地质地貌,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积淀深厚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堪称旅游仙境。
西龙潭、帽天山、××湖、关索戏等,以及众多富有现代特色的主题景区、休闲度假设施和城镇、村庄、田园等铸就了现代人文景观。
××湖是××县乃至云南省的战略资源。
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
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100.8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
××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浅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湖目前依然属于i类水质,保留有300万年原始生态的珍贵特质,孕育出以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杰出代表的××文化,是高原湖泊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全市“三湖”生态城市群构建中占有核心地位。
认真贯彻和落实温总理关于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三个保护”重要批示和曾副总理关于××湖“三个一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湖保护,成为关系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
这一系列的环境资源优势所围绕的核心就是××湖,××湖是我们××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
××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是水资源—××湖及其××湖流域,阳宗海及其阳宗海流域。
根据这一得天独厚的战略资源,县委、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决策,正确制定了我县XX年乃至“xx”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大政治任务: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
五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
三大经济发展路子:磷电结合,做强磷化工做大建筑建材业,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巩固烤烟支柱地位,积极发展现代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按照‘抓开发、打基础、树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思路,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